小学生作文:经验谈阅读指导

自主参与式学习的研究


锦缠街小学 苏洪波

  自主参与式学习的研究
   
            《自主参与式学习的研究》课题报告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                  张振萍  苏洪波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一.  问题提出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前,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展开,都在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新模式。但我们依然看到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1)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缺乏自觉学习的热情,学习内驱力不足。尤其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仍得不到改善。即缺乏学习的自主性;(2)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其效果不尽人意。即缺乏“合作参与”的意识和能力;(3)缺乏问题意识,据调查,课堂上“从不”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者高达93%。实质上,也是缺乏自主参与意识的一种表现。存在的以上问题,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也影响到许多教师对创新学习研究的信心。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成为当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要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本课题在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地市,也展开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探索。如湖北省黄石市广场路小学的“小学生‘自主·合作·发展’主体性素质培养的研究”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叶兆元校长主持的“学会参与•自主发展”育人模式的研究实践,天津南开区的“自主参与德育模式的研究”,四川省西昌市的“自主参与教学研究”,北京市海淀区的“自主学习”等。我们省也有部分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如: 山东省苍山一中的“自主参与式作文讲评”等。可以说自主参与式学习方面的课题正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整体上看,大多数课题中突破性的研究很少见。另外,某些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因此,探索一种适合我校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的模式便成为本次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我们认为:“自主参与”并非仅仅表现为一套教与学的方法与技巧,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仅仅关注“自主参与”教学的技术和手段层面,难免会陷入研究与实验的误区。因而,正确解读概念,把“教什么”与“怎么教”结合起来,全方位实施,避免单层面的理解和单层面的实施,将是该课题研究层次能够得以提高的保证,也是该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本课题研究,科学地诠释“自主参与”的概念,揭示其教学内涵,掌握它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在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操作,学习过程中的特征。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应该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应是一个通过活动与交往的情感过程;教学的动力不仅来自教师的教,还来自学生的学,不仅来自单个学生的学和参与,还来自群体的学和参与,学生与学生互动交往,这应是教学的动力源。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第一,不仅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情感、心理素质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第二,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仅可以获得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也将会相应地得以提高。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具备完成课题的可行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1.我校曾于1996年在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开展了以“和谐教学”为题的研究。199912月起,在省教研室教研员刘品一老师的指导下,作为省级实验学校,进行了“创新学习”的课题实验。因此,我校已具备一定的教科研基础。  
2.本次拟定的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三十岁,其中10名小学高级教师,三名小学一级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且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本课题组负责人是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张振萍同志。这足以说明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给予的重视。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有组织保障的。  
4.学校在教科研经费方面,将给予充分的支持,保障课题顺利完成。  
二.研究内容  
(一) 自主学习目标研究,研究提供自主学习目标的原则及制定方法。  
(二)自主学习动机研究,研究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三)研究如何构建自主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本次研究的最重要内容。  
(四)探索自主参与性活动体系,研究如何安排学生的活动,落实学生的参与行为。  
(五)通过研究,揭示“自主参与”教学内涵。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于实践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通过实践,人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他们认为人是惟一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识和对象的动物。正是这种能力才使得人的活动有其自由自觉的特点,能使得人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毛泽东也曾说过:“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强调自主参与的教学正是以实践为先导的教学。学生首先通过参与学习实践产生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理解。然后才可能建构起自己的经验与认识。例如:学生先经过采访实践,有了对采访过程的感性体会,有了对被采访人和事件的认识,才能写出以“采访”为话题的文章。  
(二)教育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作为一种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来源驳杂,流派众多。但在看待知识和学习活动等问题上却有共同之处。  
首先,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的情境性特征。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随着人类的进步,新的假设将不断产生。正如对建构主义产生重要影响的杜威所说:“知识决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即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我们的自主参与式学习,强调为学生营造适合的情境,使学生在参与中建够起自己的经验,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由书本向个人的转化。  
其次,在对待学习活动方面,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当遇到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依照自己的相关经验,对问题进行某种相关解释,建构自己对当前问题的合理理解。同时,如果困难较大,他们会寻求与别人合作,通过磋商达成对问题和解决办法的一致认识。因而,整个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经验的过程。指导者和伙伴的经验和建议可以帮助学习者建构自己的新经验,但决不能代替学习者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者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启示我们可通过学生的参与,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经验系统,从而使知识能被学生理解。布鲁纳说过:“知识是我们构造起来的一种模式,它使经验里的规律具有了意义和结构。”知识的人本性,决定了知识的本质是创造的、开放的、不完全和不固定的,为人的创造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知识的人本性决定了知识的学习不是接受和认同式的,而是构建式的,即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应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知识是人构建的,而不是客观地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主体。  
上述理论和教学设计原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选择本校的中高年级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及教育统计与测量。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  学校制定总体培养目标,课题组各教师确定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  
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的总体目标,课题组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学校总体目标:(1)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的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参与、合作、指导下,主动的、个性化的探究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参与合作交流,获得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3)使“差生”的厌学心理和不良学习习惯彻底得到改变,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各方面得以充分发展。(4)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自我调整,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形成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性等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  课题组各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科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写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确定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如:苏洪波老师进行的是抛锚式作文教学的研究,王静雯老师进行的是“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研究,李玲老师的课题是“以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式学习”,梁进老师的课题是“构建‘自主参与式’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等。  
(二)针对研究初期问题,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上下功夫。  
在研究初期,由于大家经验不足,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却不知道提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的问题与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甚至毫无意义。有时,小组参与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往往是四人小组讨论,变成了两人讨论,两人旁听。另外,在大家参与讨论时,尤其是互相陈述不同意见时,班级纪律有时缺乏保障,部分参与热情不高的同学出现了自由散漫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的教师们在课题教研时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交流,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经验,课题组各教师根据自己学科和学生的状况也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屈敏老师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关注程度;利用必要的辅助工具如:一段简短的音乐,一幅简单的图画,一段身边的真实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增加一些学生之间互动的表演等合作性的作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比如:梁进老师通过肯定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信心,为学生树立身边的示范性榜样,以及进行直观教学等方式也取得了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良好效果。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老师们认为应该抓住两点:一是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参与的平台,在教学观念上要关注全体学生,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二是要有新颖的教学设计。  
(三)确立专题研究方向,提升研究成果  
在经过初期的研究交流的基础上,课题组决定确立几个专题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层的研究。这几个专题研究方向是:自主学习目标研究、自主学习动机研究、自主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构建自主发展的活动体系、明确自主参与式学习的内涵。  
1.自主学习目标研究,研究提供自主学习目标的原则及制定方法  
自主参与式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提供自主学习目标的意义在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探索,我们制定了自主学习目标的四条原则:  
(1)在课堂活动中,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各个层次的同学的实际水平和需求,依次确定适合实际的目标,能使之乐于学且有能力学好,有利于阅读信心的激发和能力的提高。  
(2)近期目标与高远目标相结合。在课堂上,近期的学习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我们还要设置高水平的但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让同学看到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发掘的潜力和空间,激励其充分地去阅读。郑蕾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长歌行》一文时,在课堂上,经过师生共同商讨,将梳理字词和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意作为学习的近期目标,而将赏析文中的情景交融和把握乐府诗的艺术风格特点定为高水平的目标,从而让同学在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讨论,自信地把握目标的内容。  
(3)个体目标和集体目标的结合。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需要自制开放型的、符合个性需求的目标,进行开放性的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集体的学习活动,不可能在课堂上逐一落实每个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上课前,老师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广泛收集每个人的意见,进行综合,找出多数人想达到的目标作为整个集体的学习重点。目标的设定还要符合认知规律,有层次感,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和动力。例如,梁进老师在教学《清明上河图》时,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了以下几项预习目标: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能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b.能用一段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c.想一想,当年汴京是什么样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d.用笔划出写汴河两岸风光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四个预习作业,从初读理解词语、了解大意、再读练说到圈划悟情,体现了学生自读文章的一般规律,给了学生一定的学法指导。既适合学生个人情况,也符合课文教学要素。  
(4)静态目标和动态目标相结合。例如:在学《长征》一课时原来只是把目标定位在了解毛泽东,体会诗歌情感上,但在上课时,突然有同学提出问题:“同样是战斗的胜利,为什么金沙江和泸定桥的胜利体会不同呢?”,随后在这个学生的带动下,又有几个人站起来说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语句来。有鉴于此,张磊老师临时确定了“把握诗歌语言的深层意蕴,体会语言特色”作为这节课的动态目标。这样既尊重了同学的意愿,又把课上活了,激励了每一位爱思考的学生阅读自信。  
      指导制定目标的方法,一是引导同学根据课本自身提供的条件(课前的提示的学习重点和课后练习等)自主设计阅读目标。二是让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审美情趣自主设计开放性的阅读目标。书要靠自己去读,语感要靠自己领悟,知识必须自我构建,学习目标应该来自学生,至少应是与学生能达成共识的目标。任何越俎代疱的分析、灌输都违背学生学习的规律,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禁锢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  
2.自主学习动机研究,研究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课题组的教师们在实践中发现了以下几条可行的措施: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参与的欲望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用简洁意赅、精炼生动的语言开讲,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引起内在兴奋。教时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参与机会,示范或指导参与方法。这时,学生的内在兴奋又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的欲望外化为参与活动的行为。例如音乐课陈霞老师在教学《小白船》一课时,一上课,就出示弯月和月亮的图画,请学生讲月亮的传说、故事。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学说歌谣、体验节拍。学生有了这种感情氛围,因而学得很投入。又如王敏老师教学《繁忙的交通》一课时,先请学生回忆国庆游玩的情景,再让学生介绍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学生有的说:“我坐的是轿车”有的说:“我坐的是公共汽车。”有的说面包车、警车、摩托车……然后教师出示各种汽车图片,从而使学生先对汽车有了感性认识,为学生打开了思维想像的空间。这样的开头,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原有的认知与学习任务产生了联系,这是知识自我构建的基础。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并给以积极的反馈。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控自己的情感,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师生要有平等的角色意识。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只是角色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摆脱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深入学生中间,以满腔的热爱、平等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与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其次,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认识总会有所不同。这种认识的差异,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而教师必须时时保持一颗童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在课外要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维方式。第三,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以他们改过的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相信我”。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激励,“好极了!”“你真棒!”“你真会动脑筋,老师喜欢你!”“说得真好,老师也不如你。”“你们唱得真好,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这些鼓励、赞美之语要毫不吝啬地给予每一位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参与学习的过程。如“听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是不是给老师也来点掌声?”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3)多种感官并用   增强参与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建立丰富的表象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丰富表象的建立不是靠大量单一材料的堆砌、简单的重复形成的,而是靠多种感官多方位的、多形式的参与感知形成的。学生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调功能,思维效率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适当进行调控,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此课题组常借助图片、投影、VCD等教学方式来诱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增强参与的机会。如张新颜老师在教学第四册《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时,利用丰富的图片资料、VCD等手段,形象地再现了三大战役精彩片段——辽沈战役的“关门打狗”、淮海战役的“围点打援”、平津战役的“各个击破”等鲜明战例,使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从而深刻地理解了三大战役的各自特点,以及在全国解放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提供信息,激起学生兴趣,再以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为了帮助教师多做课件,多使用多媒体教室,我校建立了奖励制度,配备专门的课件制作老师协助任课教师制作课件。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利用多媒体技术上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4)教学形式注重开放性  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内容实际上是生活知识的“书本化”。课题组提倡教学时要将书本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知识化”,让学生走向社会学知识,利用知识学社会。  
首先,使课堂成为社会生活的浓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社会实际、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给教学内容赋予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如:有关工、农业、交通、法律、国情等方面的社会知识;有关居家、交往、买卖、储蓄、保险等方面的生活知识;有关当地风土人情、地况地貌、自然景观、名人大事的历史、地理等知识。教师都应认真调查研究当地的实际情况,用恰当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如社会学科教《储蓄——利国利民》一课时,课题组就联系学校附近的银行,带领学生到银行实地进行调查,调查前教师做好调查提纲、目标和任务。然后分组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回到课堂上把调查的结果、储蓄的好处等许多问题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可信、更有针对性,更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乐于接受。  
其次,使社会成为课堂的延伸。社会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课”,语文教材中有“综合实践活动”。各科教材中都有其它一些实践活动内容,如参观访问、调查、收集整理等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大多需要走出课堂,由学生单独或合作完成。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效果是单靠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认真指导和组织这些活动,可以使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另外,创造性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得到延伸,知识得到验证,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自己学习实效性的信心。如社会学科结合学习《注意交通安全》,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向家长和本校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的活动,或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加“红领巾”小交警活动,帮助交通警察叔叔维护好交通安全,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的好学生。再如,语文学科学习《走向生活》一课后,让学生亲自采访周围的人,并写出采访记等。这些都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好形式。  
3.构建自主参与式学习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这是课题组的最重要的任务,我们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总结了语文、数学和综合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语文学科:构建自主参与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模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探索出一套自主参与式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它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把这一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如下:  
自主预习,自由定标━━目标导引,自读悟文,━━参与交流,共同感悟━━ 自由拓展,积极应用  
教学流程设计的具体分析:  
此教学流程的设计,目的就是创设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课堂氛围,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参与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预习,自我定标]让学生自主决定预习方式。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他们自主选择预习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1)“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正确读准字音,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作业型”。按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找、自练。(3)“自能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三种预习法,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营建了自由、宽松、深究的学习情境,使之能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定向,即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的基本方向,使学生学有目标,攻有方向。  
[目标导引,自读悟文]学生充分预习之后,课堂上要先让学生明确我们这节课要学什么?把学习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目标定向,明确自己的努力的方向。有了目标,学习不在盲目,此时就会唤起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探索的热情。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自读自悟,亲历自学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习目标达成的必需步骤。  
[参与交流,共同感悟]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自学情况,所知所感所悟,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们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主参与的信心。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师与生、生与生的合作交流,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让学生学会探究引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学习集体的智慧的习惯。  
   [自由拓展,积极应用]课下我们设计一些多角度的练习,即拓展开放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同时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想象,把所学知识、方法灵活加以应用。通过自主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根据建构主义的著名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探索出了一套自主参与式作文的有效教学策略:抛锚式作文教学,它同样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一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如下:  
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实施步骤主要有四步:抛锚选题,组织实践,写作成文,交流研讨。  
[抛锚选题,确定任务]  
“锚”的设计是抛锚式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具有确立实践目标和作文内容的作用。“锚”的设计也可以叫论题的设计,设计的原则应以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实践为依据。设计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⑴探究课题型,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对课题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如:影视评论、时事报导、生活感悟、环保话题等。⑵体验考察型,即:引导学生从事的某种活动的体验。如:参观、考察、访问等。⑶实践参与型,即:引导学生参加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中,成为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如当一天交警、干一天农活、做一会会计等。⑷应用设计型,即: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生产者和创造者的身份进行自我产品的设计。如: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系统设计、活动设计等。⑸课堂讨论型,即:教师通过一个故事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如:讲完著名教育家柯尔伯格的“海因茨盗药”的故事后,让学生讨论海因茨该不该盗药。  
以上几种抛锚式作文的任务类型,往往需要众多的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给学生合作留下了空间。学生可根据任务情况预先选好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制定活动计划,以更好的完成作文素材的准备过程。  
[组织实践,积累素材]  
选题确定后,就该组织学生的实践了。这一过程既是学生解决问题、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系统的过程。组织实践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实践活动有时是较复杂的,头绪也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自己活动的步骤,以免遇到问题时措手不及,影响活动效率。活动步骤最好以方案或计划的形式书面呈现出来。这本身也是一种应用作文的训练。方案的内容大体可以包括: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对于较简单的活动,也可不写计划或方案,但学生头脑中一定要有活动的程序框架。第二要突出学生学习体验的主体性。抛锚式作文教学是通过问题解决,获得作文素材的体验而完成作文,其侧重点在体验上。因此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尽可能关注他们在实践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多合作、多交流、教师要注意多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需要,把握他们的思路,尤其要注重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第三、可以个别或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是以解决问题为教学平台的。问题的解决可以是凭学生个人能力,但更多情况下,学生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这时,需要组织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问题解决活动。问题解决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展所长,分工合作,集体研讨,优势互补。同时,要做好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积累作文素材。  
[指导写作,呈现成果]  
问题解决结束后,就该撰写作文了。有时,直接撰写研究报告,就可作为作文的形式。但抛锚式作文毕竟不是搞科研,研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抛锚式作文是让学生在体验了问题解决之后来写作文。这时学生已经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而且不少体验已经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作文立意、组材、选择表达方法。同普通作文的根据题目来审题、立意、选材不同,抛锚式作文是根据学生实践体验来立意、组材。写作成文这一环节的重点之一是表达方法的选择。表达方法的选择要指导学生多动脑筋,不一定只是研究报告或记叙性文体的方式。也可以是说明性文体,如:“XX的制作”“对XX的设计”等;或议论性文体,如:影视评论、时事评论等。即使是记叙性文体,也有多种方式,如采访完人物后,可写采访记,也可写某人的故事(记事),或某故事中的人(写人)。要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新型文体的尝试,如相声,现场直播,剧本等。  
[交流研讨,评价结果]  
交流研讨是抛锚式作文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有两点特别重要:首先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文讲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自讲、自悟,然后交流的方法。学生自评、自改,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有助于学生调动内在动机,进行自觉的反思。并有可能促进学生认真总结自己在研究和作文中的行为,思考下一次的行动计划。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学生互评、互改,则会促进学生取长补短。一来阅读别人的习作更易发现问题和长处;二来对照别人习作中的优缺点更能确定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其次要重视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的作文是学生作文习惯的体现。教师要重视其中所表现出的良好习惯。如观察习惯,体验习惯,思维习惯以及作文能抒写真情实感等。  
   
 (2)数学学科:构建自主参与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探索出学生自主参与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共创情境自由发现 —— 主动构建 参与创新—— 合作交流 共同提升——积极实践  自主拓展。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直接呈现内容和问题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而后,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自主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去构建知识。真正的创新需要思维的碰撞,因此下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交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实现思想认识的升华。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积极地验证、实践自己的发现,并主动拓展。教师给每个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需要主动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领域。比如,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每学习一个新知识,就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或尝试探究、解决一些课本以外的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问题。学生开始真正步入自主参与式学习的境界。  
[研究案例]  
五年级《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一单元的学习。知识目标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案:(一)共创情境,自由发现。学生正逢七巧板比赛,教师与学生谈论能不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副七巧板,学生很感兴趣。教师引导:如果制作七巧板,你会遇到哪些问题?或者要做些什么准备?学生兴奋起来,提出一系列问题:1、需要选择、购买材料;2、七块板的大小不同,要计算每块板的面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要使七块板的颜色不同,要刷油漆,需要买多少油漆?......。此情境使要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的自由发现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启动仪式。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做出解决问题的计划,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先研究哪个图形的面积。(二)主动构建,积极探究。在学生选择了先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探究,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三)合作交流,共同提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汇报交流探索的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公式。这是一个思维碰撞、资源共享的过程。在这一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对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四)积极实践,自主拓展。学生在探究出面积计算方法后,主动测量、计算七巧板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当时,还没有下课,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的研究起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权利,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学生地自主拓展领域之大,真是出乎我们的想象。学生不仅能够灵活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还进行了更深的探究。有的学生主动研究出七巧板中各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及巧妙分割图形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原来对七巧板并不感兴趣,从那之后,也开始研究七巧板的奥秘了。  
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控制、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构建,从而促进学生地自主发展。  
[教学设计案例]  
       《10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  
(一)        引入游戏:剪子、包袱、锤——赢小棒。  
1、              制定游戏规则:两人一组进行比赛;剪子赢包袱得2根,包袱赢锤头得5根,锤头赢剪子的10根。  
2、              每个小组预定在两分钟的时间里能赢多少根?  
3、              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二)        汇报第一轮游戏的结果。  
1、              每个小组说一说赢了多少根?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2、              反思:为什么没有达到目标?重点引导学生解决怎样才能很快数出10根小棒?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用问题引导:你想一下就拿出十根小棒吗?你见过菜市场上怎样卖大葱、韭菜、菠菜的吗?为什么捆成一捆一捆地卖?  
3、              学生悟出:每10 根捆成一捆,数起来就快了。让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将一多半的小棒,捆成10根一捆。  
(三)        第二轮游戏。  
(四)        汇报结果。怎样才能使别人很快看出你们赢了多少根小棒?汇报的关键词:赢了几捆、几根?  
(五)        揭示计数单位“十”。让每组学生说一说自己赢得小棒的根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也可以用互相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  
(六)        总结反思。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这样设计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活动中,学生并不是单纯的为掌握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解决自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而探究、思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数数方法,逐步构建出新的计数单位。因此,这是一种积极的自主构建的学习过程。  
   (3)综合学科:构建灵活自主的综合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品生、品社、科学、综合实践、体育等学科的教学领域也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宽松的教学氛围”,基础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和谐、宽松的课堂中,师生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把教材内容比做一个“点”的话,那么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就是由师生共同以此点为圆心所划的“圈”,而此圈的大小取决于师生在课堂中的思维开阔程度。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学习课题,很有可能是离“圆心”太远的,但都应该在教师的掌控之中,由教师在其中甄别,选择出、也尽量不忽略对学生发展有价值的继续延伸,展开研究。在教学策略方面注意抓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会学生学习两点构建灵活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及效果框架  
   
   
        巧妙安排                                             激发动机  
   
            观察参与                                    发现问题  
   
灵活  
   
   
调整  
 
具体情景  
 
迁移发展  
 
【成员分工】【研究计划】  
【资料交流】【研究成果】  
【倾听发言】【提出质疑】  
【交换意见】【调整充实】  
【自我评价】【形成经验】  
 
分组学习  
 
全班交流  
 
知识构建  
 
团队精神  
 
交流氛围  
 
反思过程  
 
积极引导  
 
拓展思维  
 
见机行事  
 
实践应用  
 
文本框: 灵   活   的   教   师文本框: 自  主  的  学  生   
   
   
   
   
   
   
   
   
   
   
   
   
   
   

(一)              建立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活动体系,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在这一模式中,我们先巧妙安排一个具体的情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机,教师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资料交流得出初步的研究成果,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大家通过互相倾听发言,提出质疑、交换意见,对先前的成果进行调整充实,结合自我评价、形成经验,从而完成知识构建的过程。最后,教师还要见机行事,积极引导,通过拓展性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能联系生活,在实践中应用,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学案例]  
 在《联合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联合国,你想了解一些什么?”然后学生提出各种探究需要——联合国的工作;联合国历任的秘书长;联合国的职责;联合国的章程;联合国的机构等等。针对这些学生的探究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展开自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资源共享——当学生在研究中出现困惑,同学间相互合作,遇到大家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当有些同学的研究成果出现之后,马上在全体学生面前集中展示,为其他学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在全面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针对其他同学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够进一步解决,拓展了每个学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其中,有些学生研究了“联合国的职责”这个问题,有些同学马上针对其研究成果提出一项质疑:“针对美伊战争,联合国的职责落实得又如何呢?”结果被质疑的学生当时无言以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并没有采取帮助学生分析的做法,而是又提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来证实联合国的责任落实到底怎样?”焦点问题的出现,立即激发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大家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事例出发,继续上网收集资料来证明各自不同的观点……虽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收集的资料不免偏颇,但是当大家把收集到的资料集合在一起,就轻易地得出了客观正确的结论——“不能以一件事情来判断联合国的工作,要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公平的结论。”没有一丝的牵引,甚至是教师的暗示,学生就是利用自己的学习来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结果,教师做的只有对学生的肯定,目标轻松达成。有了这样一个较高的起点,教师就可以省出不少力气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无论对任何人、任何事物,我们都不能一概而论、片面分析,要全面、多角度地评价,这样才更加客观、公正。  
4.建立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体系,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1)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德育活动,让优秀的思想与行为转变为“习惯”。  
(1)“校园BBS”――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参与意识,创设自主氛围  
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设立的“校园BBS”,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创设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在校园中形成民主、自由的氛围。BBS的设立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一次,在上面有这样一条信息:“亲爱的同学们,最近我发现有好多同学到花坛里捉蜗牛,让人看了很心疼,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啊!”很快这条信息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几天后,旁边出现了好几份有关蜗牛生活习性方面的介绍,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蜗牛是对植物的成长有益,应该得到人们的爱护,于是自发组成了“蜗牛护卫队”,并在老师的启发下制定了“环境保护公约”。从此校园里攀折花草树木、伤害小动物等现象鲜有发生。通过BBS的建立,使更多的学生们开始留意自己身边的生活,初步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在自主参与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约束了自己的行为。(2)“一人一个角色”——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培养自主能力要达到“不教之教,无为而治”的境界,应在唤醒主体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从主体角度思考决定自己的行动,即形成集体主人翁感。要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有自己的位置,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如同日本著名教育社会学者片岗德雄所提出的“一人一个角色的全体参与”。a.“班长轮流制”——参与班级管理,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校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值日班长制的基础上,各班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了“节约员”、“小花匠”等近二十个“岗位”,学生们可跟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启发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建设,老师和同学随时针对其表现进行监督、评价。b.“今天我当校长”与“绿色银行”——参与学校管理,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了给更多的学生创设自主参与的机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特长,在校园中建立起了“失物招领公司”、“红领巾绿色银行”、“小喇叭广播站”、“体育俱乐部”等到活动阵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此外,学生们还自发成立了“校长顾问团”,由学生选举出的的部分能力较强、威信较高的同学轮流当“校长”,“校长”任职时间为一周,任职期间要对学校卫生、晨读、早操、课间、路队等一系列活动负责。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范围,还使学生更加明确了“校规”、“守则”存在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力度。c.“雏鹰假日小队”——参与社区活动,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公益活动,无疑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很好形式。例如我校的“泉城水质调查小队”,从护城河的不同河段取水样,经过请教专家、分析化验后,得出了较为详实的调查结果,并开展了节水宣传活动。
(3)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舞台  
我校遵循 “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的原则,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在济南市首次校本课程开发中,我校被济南市审批三门,分别是《少儿手工艺》《科技制作》《环保教育》,是全市获审批最多的学校。我校每个单周五下午两节课全是校本课程时间,总共二十六门之多,其中包括少儿手工艺、科技与制作、环保教育、儿童剪纸、围棋、象棋、舞蹈、合唱、四驱车、排球等等,这些课程原开发者并不都是老师。多数课程都是在大队部的倡议下,先由学生在“今天我当校长”的信息发布台上,贴出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然后,经老师和学生干部综合学生的意见,确定以上课程内容。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和上课方式,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参加。每个学生都盼望着校本课程时间,那种洋溢着快乐的走班上课场面,就像过节一样,一定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显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5.诠释“自主参与式学习”的概念,揭示其教学内涵。  
什么是自主参与式学习呢?国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Little认为:自主是在面对一项任务时,人们可以独立地完成,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到其他所需的场所,而且还能够考虑到特殊情况的特殊需要而灵活地完成任务。Holec对自主学习进行研究后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他还认为自主学习必须具备这样一个学习机构,学生在这个机构里支配自己的学习,这个机构可以是班级、学校或自主学习中心等。在第二语言课堂里,学习自主被解释为一种客观审视、评判性思考、作决定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尽管目前对“自主学习”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上述各种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学习者自主意味着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学习,包括负责做出有关学习的所有决策,并负责实施这些决策,其核心就是学习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年龄在8到13岁左右的小学生,他们的自主决策能力相对较有限,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因此我们给它的概念是:所谓自主参与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共同参与,合作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从而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学范型。  
这一教学范型的主要特征有四点:  
(1)主体性,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学习。  
(2)实践性,自主参与的本质是实践性,即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验证相关的知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互动性,自主参与式学习强调学习活动中的交往和互动,强调通过学习活动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来学习。  
(4)建构性,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灌输学来的,自主参与式学习强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并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生人人参与,全身心投入地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教师则要整合各种能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教育教学因素,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  
六.研究效果  
三年来,经过课题组师生的不懈努力,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大大增强,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形成了学生乐学、好学的良好学习风气。通过调查问卷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利、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方法都较研究之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经过课题组各教师的努力,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得到大大的提升,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综合素质。较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如:经过前后测,认为自己学习的自主权得到充分尊重的学生提高了16个百分点,表明学生的自主权的尊重得到明显提高  
 

 
 
位置:精品区   年级:小学1 关键字自主参与式学习的研究
来源: 字数:18888 投稿日期:2008-10-30 20:24:00 点击:
  倩凝茴 点评

精品推荐人:倩凝茴,水冰清,梦幻小桃子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到百度搜索“自主参与式学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