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渊明,可谓幸事。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世界上有这么多人类,形形色色志向不一,数不清的人类,所以世界观啊认识什么的都不尽相同,甚至两个极端。
以黑夜为白昼之对立,以积极而耻消极之心。
我很不赞同,非常不赞同。为何对的反面一定是错,为何我们竟有着如此武断的是非观?
我喜欢陶渊明,爱的是他那种生活态度。性情使然,在受于人时则更是,所以他选择了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啊,这亲爱的五柳先生。但是有些人说他消极避世,不敢面对,还说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就是暗指陶渊明是消极的典范。我知道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好听的不好听的应该皆有之,但我无法忽视心中的愤愤不平,像一个很好笑的脑残粉,嘀咕一句,但是这样所谓的“消极避世”反倒成就了中国第一个田园诗人啊。
「误入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即便我生于世家,我依然不离本性,我只想归于天地,绕于群山之间,隐于碧水之中。俯身,我可以捕捉到土地的呼唤,就像《柳林风声》里那只土拔鼠,使劲地刨,向上向前向着未来,当最后一捧土不复原位,当鼻子一下暴露在春天的阳光下,嗅到的是花香阵阵、清风徐徐、流水潺潺,但是冬天来临,它想念的还是那个温馨的小窝——在土地下。可怜的人回到小家,流浪的人寻到归处,“家”是一个温暖的词语,轻声吟诵时唇齿间就会产生美好的回音,而大自然,就是我的家;仰头,我可以望见梦和希望。总被高高挂起的梦想此时吊在树下,晃晃悠悠,隐约欢笑,我只要伸手就可触摸得到。总被安置在绝望后的希望,现在真切地摆在我的面前,再没有绝望横生,张牙舞爪。《清秀佳人》里我独钟情于爱德华岛的景色,在作者的笔尖,在我的脑海里起舞,我伸长脖子,却等不到她优雅地谢幕。从来没有谢幕,一切。
在偶像遍地的时代,陶渊明就是我的男神。现在的当红小生或一流明星,纵然他们身上的一些东西可以使其粉丝痴狂,但我要的,他们没有,也不会有。清静,清净,情境。我想从一个人身上找到一种与生俱来的安宁,带着穿越时空的脱俗,现在的人,太杂,人心,也太杂。之于陶渊明,我只能隔空相望,不敢逾越,肆有忌惮。
归隐,动锄,弹琴,写字。
「居雅客来勤」我不奢求,我奢望的是独自一人扶花而来,带月而归,是陶渊明笔下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语文书里要学这首诗,我预习时发现这首诗的重点是在“愿”字上。
标准答案如是解释:指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愿。意愿。陶潜的意愿。最深处也是最初的意愿。
你可否还记得你的本心?
你是否谨记“勿忘初衷”?
人会改变,人心更甚。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经过那么多事情看过那么多风景,在行走中学会有舍有得,学会权衡利弊,心中,却依然没有悄然换掉最初的东西。
我是一个矛盾体,而似乎考官很喜欢问“你是个怎样的人?”“性格如何?”之类的问题,好像只需用几个词语即可简单粗暴地定义一个人。我有时欢脱,有时忧伤;有时似乎聪明得不行,有时则是事后诸葛亮;有时我会感到孤单,但有时一时的欢愉可以短暂地麻痹我的神经和我的思想。
我一时失语,竟半晌无话可答。
然后,我就想到陶渊明。大概在深处,在人类最为本色的地域,就不会有人问我“你是个怎样的人”了。
所有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运动的绝对性让我不断地选择–犹豫–反悔–选择。兜兜转转,人如浮云,到头来,我求的不过是回归自然。
我本生于自然。
那我们还是转回陶渊明上吧,总得举个实例。「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爱菊,众所周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最脍炙人口的一句,真切而直白地道出他的喜好,我也便爱屋及乌,爱上这活泼热情的花。
种花,种菜,种清喜。
划一块地,一半种菜一半养花。花婷婷袅袅向着阳光,菜呆头呆脑探身打量。
牡丹太富贵,玫瑰太娇艳,莲花太清高,满天星则闹。满堂艳丽,就看见菊则欢喜地抬起头来,满目灿烂,毫无做作。
《小王子》里这样描述玫瑰花:
她花了很长时间在花瓣里打扮,精心梳妆,然后在一个缀满露珠的早晨苏醒。
她打着哈欠,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对不起,我还没睡醒,你看,我的头发还乱糟糟的呢。”
小王子惊讶又真挚地说:“不过你看起来很美啊。”
称赞对于玫瑰来说很受用,说:“是到吃早餐的时间了吧。”
小王子立即去打了一壶清凉的水来。
玫瑰那么娇贵,那么美丽,她只有几根刺来保护自己,张牙舞爪。“千百年来,羊一直想吃玫瑰,玫瑰一直在造刺,你不能说她的刺是没有用的。”
于小王子而言,玫瑰是很重要一个存在,是被他第一个“驯服”的朋友。于我个人而言,菊也是重要的存在,是陶渊明的一个象征,一个标签,是可以相互联想到的。
菊,是鲜活的美丽,是一种无法说透的魅力。热情,娇羞,两种极致却都可在菊身上寻得。
人是花的指引,花是人的影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写《记承天寺夜游》的时候是他被贬官,来此荒凉之地,内心愤愤不平。看似闲情雅致,悠闲无比,细想来,“闲人”二字其实是作者的自嘲罢了。
可打心底里,总觉着这样的生活才是我心之所向。
做个侍弄花的闲人,好过欲望都市里的木偶人。
记得小时候填志向,“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我下不了笔,反倒想起三毛来。三毛是极爱收拣“垃圾”的,那些无人要的小玩意儿在她手里仿若有了生机。她说她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拾垃圾的人,这样她就可以寻到她中意的东西。三毛是有受之天的艺术的,说不上的羡慕。
接触英语,有一天老师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我手足无措,慌忙答到“I am going to be a winner”。
哄堂大笑,我也跟着笑。“winner”这个词,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的。
现在呢,就不太想起这个单词了,反而羡艳于那清闲又清高的隐士,背靠山水,身处自然。有人说我好没志向,看那些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外交官,那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大佬,无不是被人们谨记,历史记载。目标要远大,行事要稳当,这样才是一个成功者,就像古代人读书都要走上仕途,博取功名一样。
通常我都会一笑了之,如此笃定的语气就像人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通向成功似的。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一直铭记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邦有难时,必不当缩头乌龟,但安乐平定时,我却更想归山水,归田园。陶渊明写桃花源,是在黑暗残酷的封建王朝分裂之时建造的精神寄托;我向往桃花源,是在欲念过重时寻找美好理想。
写及此,我便忆起我很喜欢的美国诗人,那个写《冰与火》的弗罗斯特,他曾这样感慨: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更少的那条
为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你有你的阳关大道,我有我的田间小路。至此一别,愿君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