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一段时间没写,同学们希望看到我的文章,我也很想写。只是上星期我忙考试去了,突击看了一个星期的书,每天都是看到12点左右,所以也就没时间去写了。
这次考的内容可以说也是我自找的,硬逼着学与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我想多学点总不会有害处吧。虽然在平时我也看一点有关的书,但总不能系统地去记忆。这次,考前一个星期才逼着自己放下许多事情来攻题。根据我上百次的考试经验,这类“过关”考试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而且内容大都重复。于是,我直接将所有练习答案全部在题后抄好,再逐一加以理解,再看一遍书,将印象中题目里有的重要语句马上划出来,需要特别强调和容易忘记的地方加以圈注,印象中没有涉及的内容稍作浏览,一带而过。随后,再将测试题做一遍,不能确定的全部用问号标出,再到书上去查实。待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将自己在理解时重点标出来的内容过目一遍。可惜的是以上的计划来不及实施完,考试的时间便到了。
这些天,便是在与瞌睡作斗争的过程中熬过来的。几天时间里唯一的愿望就是多睡一会儿或休息一会儿。但早上6点不到就在闹钟的提醒下坚决地起床了,闭着眼穿衣,闭着眼刷牙,等到吃好早餐,睡意和倦意也已全无。白天,还是精力充沛地去做好各种工作,包括晚上学校的加班工作,那个星期就有两次加班,输学生信息到浙江省中小学生学藉管理系统上。这样,看书就只能在深夜里看了。平时,我在晚上睡迟一点,连续两三天是不成问题的,但这次问题在于整整一个星期每天都只睡了五六个小时,对睡眠的渴望可想而知。
一次,中午改作业间息我趴在桌上打了十来分钟瞌,感觉像是睡了一觉那么让人满足。但学生和班级、学校的事情总是让我不停地忙也忙不完。一天下来,晚上到家,所有的家务活就只能由“她”来做了。我呢,则抱着书本“啃”个不停,八九点钟开始时只有大脑的疲劳,对书的内容识记和分析还是很快的,效率也很高,只是到了十点以后,眼皮便一直不停地向我挑战,大脑开始处于停滞状态,一些概念无法理解,甚至没有反应,脑子里开始浮想联翩,看到一些词或句子,很自然地跳出许多“相关链接”,过几十秒钟,马上醒悟,思路再回到书上,就这样,在疲劳和缺睡的作用下,我在迷糊和清醒中不断交替。我真想趴下来休息一下,更想躺在被窝里睡上一觉。但我不能,我知道,我的每一次休息都可能是我通过这些考试的一次阻碍,因为时间从以星期计算到以天计算又到以小时计算,让我不得不重审自己的计划的可行性。根据计算,除去各类必需付出的时间,我每天能看书的时间只剩三四个小时左右,而我所需看的是三门课程的三本教材,加上一本练习和三份试题。我恨自己为什么以前不早点“用功”呢,这真叫“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还教学生如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呢,如何我自己便做不到。后来,我明白了:人的学习是靠逼出来的。只不过是不同的对象在逼我们而已。作为学生,在学校有老师相逼,在家里有家长相逼,在空闲时有自己相逼,爱学习的人自己逼自己;作为大人,在单位有领导相逼,在家里,有生活相逼,在闲时,又是自我逼迫。倘若失去了逼迫,我们便只会沉迷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不能自拔,直到有一天我们失去许多无法挽回的东西为止。
我对自己的这种逼迫一直延续到考试结束时,因为直到考试前,我还抓紧时间进行复习,而且在考试中还屡屡出现我复习到的题目。考试时,更是一种逼迫:要快捷,要冷静,要思辨。窗外飘着冰冷的冬雨,气温提前降了,比起前一天降了近十度,人冻得瑟瑟发抖,头也被风吹得发痛。可偏偏教室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窗户紧闭,可能还有一种空气缺氧的感觉,大家的眼睛都紧紧地盯在答卷上,看得脑子发胀,眼睛发糊,再接下去便出现了暂时的幻觉,我极力控制自己不走神不瞌睡,便努力打一个呵欠来缓冲一下,听到教室内也不断有呵欠声传来,心里感觉平衡。因为一天三门课的考试,说实在大家都累,而且又是下午一二点钟的时候能没有这种反应吗?
考试后第二天我就摒弃了那种嗜睡状态,恢复了原状,我想可能这还跟心理压力是有关的,心理压力大的时候更容易瞌睡吧,因为考试后的感觉总是又轻松又清醒的。现在想想那次“用功”还是有用的,因为就在那段时间里,我可能掌握了我平时要两三个月才能掌握并可能我终身都不会去看它们的东西,但现在我征服了自己,而且自我感觉还可以,虽然也有很大可能通不过,可我毕竟努力了,就像我以往那一次次失败那样,我无悔于那些努力,可能在许多人眼里我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但我在一次次的奋斗中体会到了生活拼搏的意义,感受到了一次次内心的震颤和知识的增长。我不会忘记在考研究生时与别人的差距,不会忘记在考公务员时的专业问题和3分惜败,在考英语专业时一次次的跌倒爬起与成功,……
我知道,时间给予人都是公平的,可能我们要想收获点什么,有时还真得无缘睡眠了。(写于2004年11月16日星期二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