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喜欢听歌的,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喜欢。
没有绝对喜欢的歌手,没有绝对喜欢的歌曲。列表里的歌都很匆忙似的,乱七八糟,热热闹闹。如果可以给我歌曲列表的性格做一分析的话,毋庸置疑,一定是“人格分裂”。
我很后悔没有在一个优美一点,至少要有意境的环境里听见你的歌。譬如杨柳依依池塘边,阳光融融的小路旁。也就是说,我第一次听你歌的时候,是在一个不怎么优美的地方。
那时候,Z闺蜜躺在床上,要求和我共享蓝牙,其实是共享音乐。我看着她嚼口香糖的样子,很不想让她看到我的歌曲列表,否则她会以圆滑的笑声嘲讽我。在我没有拿定主意之前,她把她的歌曲列表给我看——那全是同一个人的歌。然后她就骄傲地播放,肆无忌惮般。
当然,我听到了你的声音。你的声音并非无与伦比,但那特殊的V型声线紧紧地牵动着我。那慵懒的,俏皮的,忧伤的声音,我想,这应该是一缕拨断的琴弦,独自颤动着,从遥远的大漠,苍穹,从幽静的深海,竹涧,翩然而至。
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在我这里得到了证明。我开始疯狂地搜索你的歌,下的满满都是。但,也许,我只是三分钟热度。
真的,三天以后,我不再那么疯狂地听你的歌了。又回到以前那种纷乱的音乐欣赏状态。偶尔有一天,在我玩“割绳子”的时候,忽然听到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委婉的旋律,特殊的声线——我停下来,欣赏着你的音乐。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听歌应该靠近歌者的灵魂。
再后来,我对你的了解加深了,但这并不是对你的音乐,而是对于你的背景,你周围那些没完没了的,肤浅的东西。我看你上某一档访谈节目,瘦瘦的,戴一副黑框眼镜,双袖挽起;我每天看你的贴吧,演出,生日,甚至绯闻。我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原本的“纯真”
你是医科大学毕业,却成了音乐人;你的三张专辑全是自己编曲,填词,混音,甚至材料都是自己到工厂挑选。你从不炒作,仅凭网友和时尚杂志按自己的口味宣传。你一向低调,谦逊,沉稳,还有一些冷色调。但不了解你的人,知道你也害羞,俏皮么。因为都是网络红人,他们拿你和徐良,汪苏泷比较;因为都是中国风,他们拿你和周杰伦比较。你却在这些比较里,走向了印度,泰国,写出了一本《海上灵光》。没有任何炒作。我还记得你说,你不喜欢“文字毒药”。
听《素颜》,是啊,那个青涩的,纯真的自己是最美好的;听《墨尔本,晴》,我想象你躺在澳大利亚的草坪上吹风,晒太阳,你却唱“无论你身在何方 ,流浪还是寻找希望 ,我想你也会渴望回到最初的方向, 墨尔本虽然晴朗 ,晴朗的不可想像, 天堂比不过我家乡”……
你周围的那些,我不再注意了,只是全心全意地听你的音乐。
许嵩,你的英文名是Vae,也就是“惟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