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级稻”
近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第四期杂交水稻攻关计划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那么,就让我围绕着超级稻来谈一谈。
1、超级稻产量增加进度喜人
所谓“超级稻”,就是在产量、质量、对于害虫的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品种的水稻。1996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主持的中国超级稻计划开始实施。2000年,超级杂交稻成功实现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2011年则实现了百亩亩产超过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九日实现的亩产988.1公斤,刷新了新的世界记录,已经接近2015年达到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
2、虽有超级稻,但全国稻谷产量无显著增加
超级稻在袁隆平爷爷领衔的科研团队的实验下,产量增加的进度让人可喜可贺。按理说全国稻谷的产量应该有显著地增加才对。但是,实际上据统计,在1990年全国稻谷产量就达到了18933万吨,随后在1997年达到20073万吨的高峰。此后,在超级稻计划实行期间,全国稻谷产量却曾出现过显著下滑,于2003年降低至16065万吨,然后才逐渐回升。到2011年,才重新回到了20000万吨的水平。到2012年时,稻谷连全国最大粮食作物的头衔也被玉米取代。
3、超级稻与常规稻相比无明显优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说超级稻没有新闻上说得那么优良。也不是因为超级稻没有推广出去,没有被农民们所知。而是因为,超级稻虽然是优良的种子,但是如果没有肥沃的田地,良好的种植方法,与常规的水稻相比并无太大的优势。据记载,2010年基于湖南、浙江两省565 户稻农的一份生产调查显示,超级稻在每亩产量、对于病害的抗性上优于常规稻,而且在亩净产值与纯利润上比常规稻略有优势。但是由于超级稻的种植成本相对较高,其成本高,而利润率却低于常规稻。虽然超级稻的种植虽然能节省农药,但在种子、肥料、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却要大于常规稻。
4、经济利益比产量更重要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有很多人会不理解,不是总有人说粮食危机吗?不是有些国家还在闹饥荒吗?国际不是极为重视粮食吗?那为什么产量不是最重要的呢?
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所谓粮食危机,从来都不是指世界粮食的产量不够人类的需求。实际上,最近这些年世界的粮食储备、供应、消费总量都保持着稳定的状态。粮食危机是因为数以百万计的贫困人群没有前来购买食物,说到底还是分配的问题。
在现代农业,粮食生产作为它之内的范畴,已经变成是一种商业行为。不再是考虑产量了,而是考虑到其中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最通俗易懂的道理就是“谷贱伤农”,如果粮食生产得太多,不但不会得到更多的利益,稻谷的价格还会降价,而且卖不出去堆积起来的粮食还会浪费掉。
种植稻谷所带来的利益还比不过外出打工,因为这个,做农民的人就少。而且常规稻已经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了,超级稻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市场了。
5、与超级稻相比,美国的“超级玉米”如何?
与中国的超级稻相比,源自美国的杂交玉米是如何占领中国市场的呢?靠的是什么呢?这款名为“先玉335”的杂交玉米不是因为其单位产量高,而是因为其性能优良,并且对茎腐病、黑粉病、弯孢菌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有一定抗性,最重要是有一个独特优势——籽粒脱水快,收割后很快干燥,这就解决了粮食收购商以往最头疼的易发霉、难储运问题,以至于收购时每公斤情愿多出几分钱。
美国的“先玉335”之所以能够占据中国市场,关键在于其商业化育种的体系,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而中国的超级稻,是由科研人员研发的,他们更注重科研成果,而不关心是否能带来市场利益。
6、超级稻之我思
1.我认为,超级稻以后的方向,不应该只注重产量,而应该更重视性能,被国际市场所认可。如论点4所示,光有高产量,而没有经济利益的话,市场是无法认可超级稻的。袁隆平院士在一开始就为杂交稻戴上的“产量光环”,使得媒体、民众往往只关心产量,反而对超级稻的品质、性能等方面知之甚少。事实上,没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平常吃的米饭是超级稻还是常规稻。
2.我认为,目前中国稻米品质整体仍然较差,还不能满足大中城市居民对优质大为主的需求。目前我国尤其是南方水稻生产,高档优质米品种奇缺,限制了优质大米品牌的创建。此外,我国大米加工水平普遍较低,规格不全,不适应市场化的需求。近年来,中国稻米的出口比起十年前,处于萎缩的状态,而且依赖于少数国家。比起泰国香米等国际品牌,影响力、价格都相去甚远。
3.我认为,现在早已不是上世纪70年代,人们不仅需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产量最高已经不能满足中国人了。当超级稻不再以试验田的产量在新闻中出现,而是作为叫得响的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在人们的餐桌上出现,超级稻才算是真正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