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记时机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拜读了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读到结尾处,情绪有些复杂,除了对方鸿渐命运的感叹,还有对那只钟的一些思索……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读《围城》是快乐着的。小说中的比喻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从一开始的“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到“方鸿渐的失望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厉害”。从形容曹元朗脸上的一圈圈笑痕“像投了石子的水面”;到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从写鸿渐一行人赶路坐的破汽车“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到说他们吃饭的地方饭店“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有人做过统计,小说中竟有多达一千二百多条比喻!因此读时不免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我想,这才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有些作家他们固然有对社会的一些看法,但却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于是卖弄风骚似的大发议论。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读《围城》是思索着的。这些精彩的比喻在博得人们一笑的同时,也是对这些人和事的嘲讽。小说的讽刺意义是极强的。方鸿渐蒙丈人和全家的厚爱和众望留学海外,半个学位没捞到,却竟然去买了张“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回家;李梅亭这种不学无术,贪财好色之徒竟也在国立大学称个“中国文学系主任”;苏文纨堂堂一个留洋博士,也只不过是个小心眼,带私货捡小便宜的小女人;孙柔嘉在婚前绝对想不到会是如此一个富有心机,爱争风吃醋的人,好歹她也算个女大学生。这些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在“文凭”,“学位”这张幌子的遮掩下,是一张张虚假,自大,狂妄,丑恶的脸。这种文化讽刺在钱钟书的笔下显得更为尖锐,这是对于食古不化和全盘西化的旧式人物的嘲弄;也是对所有当时的知识分子志大才疏,自负狂妄这一丑态的嘲弄;更是对那个“学位至尊,留洋至上”的虚伪社会的嘲弄!
读《围城》是感叹着的。苏文纨说:“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是她在给“婚姻”下定义。想来是这样,方鸿渐在追求唐晓芙时何尝不是对恋爱与婚姻无限憧憬,到头来,被苏文纨搅和,心中又无限悲伤,对恋爱产生了恐惧,草草娶了孙柔嘉了事。但我想,他喜欢柔嘉是无论也比不上他爱晓芙的。最终是应了他的话“结婚后总会发现自己娶的不是意中人”,柔嘉离他而去……
方鸿渐的故事也就此结束。他经历了买文凭,失恋,工作,失业,婚姻……有时想想,围城岂止“婚姻”这一座?事业不也是座围城?方鸿渐,赵辛楣原来是多想去三闾大学教书,来缓解生活的不顺心给自己的压力,并且充满信心;到最后,还不是不堪学校的腐败,世态的炎凉,各奔东西吗?我们所处的社会,不也是座围城吗?社会是包罗万象,千姿百态的一座城堡。没进城时在外面感叹里面的热闹和繁华;进去了之后,却很快因为这喧嚣而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
如此讲来,生活便是由这许多个小城组成的大城。这是一座我们永远也走不出去的围城,所以与其想逃避生活,不如找个安静的角落休息一下,或是改变一下忙碌的生活节奏,慢步徜徉在这座围城中,定会发现许多平日里因为来去匆匆而忽略的美景!
而当你路经任何一座小围城,我想,还是进去为好!毕竟我认为,城里城外隔的,并不只是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