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记叙文阅读指导

让课堂活起来


田家炳小学 唐果小子VS

  随笔随笔………大家多多支持啊!
教学目标:  
  1.运用“演、说、写“的教学方式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2.走进课文,通过体验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演“完璧归赵”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真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有些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把“完璧归赵”排练成了一个课本剧,你们想看吗?  
生:想!(齐声)  
师: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在一次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吧!好,有请各位小演员---  
(小演员各施才智,表演得栩栩如生)  
    
  师:同学们,他们表演的棒吗?  
生:棒极了!(不约而同鼓起掌来)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节课蔺相如又会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又会出现哪些人物吗?(生:想!)让我们一起走进“渑池之会”吧!  
  二、说“渑池之会”  
师: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渑池之会”部分,边读边思考:  
课文呈现给我们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 (学生打开课文和自学笔记。教师巡视。)  
师:现在我们紧扣人们的言行特点分析讨论  
   
 生:书上说“赵王和大臣们商议,去,怕有危险;不去,表示胆怯,一时决定不下。”  
  这种情况,跟“完璧归赵”的故事一样,说明赵王的群臣无策,拿不定主意。  
  〔学生善于前后联系想〕  
  生:我有个疑问:秦王骗取和氏璧已经失败了,为什么刚过了几年,又要约赵王渑池相会?  
  生:(争相举手)道理很清楚,秦王就是不甘心骗取和氏璧的失败,想要报复。  
  生:他想要抓赵王也说不定。  
  师:秦王想要报复,这是故事发生的起因,但课文没有明写出来。大臣商议决定不下,后来又怎样呢?继续讨论。  
  〔教师及时点拨,既点出故事起因,又扭到原来的议题。〕  
  生:后来“蔺相如认为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认为”、“还是”这两个词显得蔺相如很果断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生:课文说“蔺相如随行”,可以知道这次蔺相如同样要冒着危险去的。他真是智勇双全。  
  师:你认为蔺相如的“智”是指什么?(生:群臣无策,而蔺相如果断决定,比群臣有谋。)  
  〔寻根究底,不走过场〕  
  同学讨论得好,我们刚才就是运用抓人物言行特点的方法来体会人物品质的。  
  生:秦王和赵王都是国家之君,秦王要赵王为他鼓瑟,这是要侮辱赵王的。课文又说“秦王叫人记录下来”、“记录下来”什么意思?  
  师:“记录下来”就是作为一种历史资料记载,这件事就流传给后人知道,这不仅侮辱赵王,也是侮辱赵国的,有损国家尊严和民族的自尊心,是不能容忍的。在这种情况下,蔺相如怎样反击?  
  〔学生不懂就主动提问,教师解释,有机渗透爱国教育。〕  
  生“我从蔺相如的神态、言行体会。蔺相如“生气极了”说明他爱赵国的心强烈。秦王拒绝为赵王击缶,蔺相如再要求,直至“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迫使秦王只好为赵王击缶,并叫人记下来。蔺相如这一招比秦王更厉害,显示他勇敢,不怕强暴。  
  师:蔺相如不怕强暴,这股勇气从哪里来?(略)  
  〔这一点拨,为要透过外表深究思想基础。〕  
  生:蔺相如为什么还对秦王多次称“您”?(略)  
  生:这里用了两个“只好”很有意思,一个“只好”为赵王击缶,一个“只好”放赵王回去。都说明在蔺相如反击下,秦王完全失败了。  
  〔学生一字未忽,词词悟神。〕  
  生:不然,秦王失败,也有廉颇的功劳。  
  〔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及时提出纠正。〕  
  师:怎么知道廉颇有功劳?(引导学生看课文。)  
  生:故事说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已经作好准备,不敢怎么样,只好……”可以说明。我读到这里才想到前面写“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这一句不是无关紧要的,是作者有意先伏笔的。   
师:(小结)讨论得很好,没有廉大将军的鼎力相助,或许秦王就会致人于死地。可见,只有廉颇与蔺相如的团结一致,才能保证赵国的安全。但是,他们能这样一直和睦下去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三、写“负荆请罪”  
师:蔺相如和廉颇和好、合作,使秦王在渑池之会失败了。为何又闹矛盾呢?原因是什么?(学生自学揣摩)  
生:廉颇不服气,想报复,是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立了功。这是故事的起因。  
  师:邓浩文同学找到故事的起因,有道理吗?  
  生:(静默一会儿)这个说法不很完整,应该说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引起廉颇的不服。  
  师:大家认真想一想,廉颇不服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引导看课文)  
  生:真正的原因是蔺相如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生:我赞同这个见解。如果说是因为蔺相如立了功引起的,前次蔺相如“完璧归赵”立功时,他怎么没有不服?  
    〔教师一丝不苟,引导潜心会文,求得理解。〕  
  师:你们认真读书分析,就不难理解。廉颇要给他个下不去,主要原因是蔺相如职位比他高。我们继续从他们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境界。  
  生:廉颇的话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对廉颇又是“避开”,又是……“把车往回赶”,连他手下的人都看不下去。联系蔺相如的话可以知道,他不是怕廉颇,为的是不削弱赵国的力量,维护赵国的利益。  
  生:这是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所以宁可忍让。  
  师:是啊!如果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沉不住气,就容易闹不和。因此,小利益服从大利益。这种品质是高尚的,值得学习的。  
  〔教师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廉颇有错,后来他怎么样?  
  生:蔺相如的话传给了廉颇,廉颇能“静下心想了想”还认为自己“真不应该”。可以体会廉颇还能虚心考虑别人的话的。  
  生: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新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也说明他诚心认错的。  
师: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准备交流。  
(学生兴趣盎然,动笔写出了不少生动的“对话,在有声有色的交流中知道了他们由“不和”到“和”的原因)  
如:  
 蔺相如:(上前扶廉颇)将军这是为何,快快请起!  
 廉颇:蔺大人,您真是宽宏大量,肚中能撑船,我廉颇是粗鲁之人,以前的言行有辱大人,我竟不顾国家生死存亡和您闹不和,真是罪过。  
  蔺相如:将军能知错改正,不是很好吗?有何罪过?  
  廉颇:上卿大人,过去您不与我斤斤计较,我感激不尽。您劳苦功高,要是没有您,我国稀世珍宝——和氏璧一定会被秦王骗去;要是没有您,“渑池之会”赵王定会受到侮辱,请您再受我一拜!  
  蔺相如:将军说的是哪里话,“渑池之会”要不是您的兵力,不但秦王不会为赵王击击,恐怕我和赵王也早就成了阶下囚了。  
  廉颇:蔺兄真是令人敬佩,往后我听您的,我们一起做好赵玉的左膀右臂,为赵国强盛做出贡献。  
……  
四、总结延伸  
  师:通过学习,你们知道廉颇和蔺相如有什么共同点吗?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学生自主谈体会和收获,进一步达到文道的统一。)  

 
 
位置:发表区   年级:小学6 关键字,我,同学,校园,老师
来源: 字数:2665 投稿日期:2010-7-3 13:56:00 点击:
  微笑一辈子 点评

推荐3星:[微笑一辈子]2010-7-3 14:03:55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到百度搜索“让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