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说明文阅读指导

舍己从人”适用于两军对垒吗?(转载)


三中195班 白衣王子

  老爷子的新作,希望大家喜欢
据现有资料推算,大约生活在十八世纪中叶(清乾隆时代)的王宗岳,著有《太极拳论》,文中对太极、太极拳有若干精辟论述,是指导太极拳理论研究与拳技发展的精典著作,在太极拳界有深远的影响。但该论的最后一段:“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后来,生活在十九世纪二、三年代的武禹襄、李亦畲相继附和,武在其《太极拳解》中也提到:“须要从人,不要由己;”李在《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中“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当今有学者不光引录此言,还将其吹捧为太极拳的总纲、太极技击的总法则,更增强了此论的权威性。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载:“舍己从人,放弃个人私见,听从众人的公论”。《书、大禹谟》:“稽于从,舍己从人”。孔颖达疏:“考于众言,观其事非,舍己之非,从人之是”。根据以上三段表述,笔者理解“舍己从人”一语应是评价某一见解是非曲直的原则与方法,它提倡为人要虚怀若谷,善于采纳众人的合理意见,勇于改正自己不够明智的初衷。在这些解释中,丝毫也看不出它与两军对阵,两人交锋的战略战术、成败得失有联系,我们怎能将二者扯到一起呢?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对于前人的认识,我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要一味盲从,更不能无端吹捧。假若认为只要是前人的言论,就一概是真理,那才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笔者试就此题粗论之。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一)  
战争是国与国、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拼死争夺。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之间为争夺奴隶而累开战端;在封建社会,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吞并、政治集团之间的相互颠复、民族之间的相互侵拢而战火不断;在当今世界,政治集团之间、国与国之间为争夺强权、争夺战略要地、争夺战略资源,也此起彼伏地发生战争。“春秋无义战”,现代要开战,也有许多是说不清理由的。  
任何战争,参战双方都是以战胜对方为目的,而每场战争所采取的谋略,则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科学发展水平以及交战各方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如地形、水文、天候等)国土面积、人口、资源、交通运输等密切相关。怎样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指挥者必须多谋善断、料敌定谋。怎样做到对己扬长避短,对敌抑长击短,不可一味采取攻势或守势。  
孙子《始计第一》:“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则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势第五》:“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指挥者要依据每个战役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而确定方略,绝不会片面强调以刚制人或以柔取胜,更不会舍己从人。  
秦统一六国后,为防北方匈奴的侵拢,根据匈奴游牧民族擅长骑射的特点,采取以墙制骑,用险制塞的策略。汉初,国家初定,为与民休养生息,高祖时,对匈奴采取和亲安抚的退让政策;文帝时,国事稍安,改为建边镇驻军的积极防御政策。经七十多年的发展、国家强盛了,武帝从公元前135年到前97年的38年中,先后集中兵力对匈奴发动十五次主动出击,每收复一地,就设郡固边,最后把匈奴赶到大漠以北,打到其再无力骚扰中原为止。清朝入关,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的150年时间,实行对内巩固管辖,对外打到邻国请和的强权政治。后来的一百多年中、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落得在西方列强面前避战求和,割地赔款的挨打局面。  
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初期,敌强我弱,在敌军强大的围剿面前,只能采取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拢,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策略;中期,敌我力量对比起了变化,敌方重点进攻,我则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歼敌;在双方势均力敌时,则运动战、阵地战通通用上,一直到彻底击败对手为止。这场战争的实际告诉我们,自己处于弱势时,要侧重以柔克刚;在双方实力相当时,必然会刚柔并用,宽猛相济;当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共产国际有人劝我们划江而治,毛泽东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祜名学霸王”的气概,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这种排山倒海之势面前,你还需要使用以柔克刚吗?  
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国民党军队成建制地投降日军充当皇协军,帮助日军进攻八路军,抗战胜利后他们又重回国民党军建制,还将投降那段历史吹捧为“曲线救国”。要讲“舍己从人”,清朝晚期的割地赔款与国民党军的“曲线救国”或许可以勉强套用。  
(二)  
武术是与人类起源同步的,在上古“人民少而禽兽众”时,人类只有不断增强体质和提高护身制兽的本领,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随着战争的兴起,武术与军队结缘,凡战皆需要士卒过硬的克敌制胜的本领,才能保存自己,战胜敌军。冷兵器逐渐从战场上退出后,武术回归民间,它在保家护社,保境安民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溶入体育系列,在增强人民体质、活跃社会生活上日见成效;随着武术散打及近年来武林大会之类擂台赛的兴起,其技击的本质属性再次被提到应有的地位,并在国内外交流中日益发挥作用。  
武术是杀人之利器,其灵魂是“制胜”。有人将武字解释为“止戈为武”,其实兴戈与止戈是对立的统一。甲骨文  字,形象地展示持戈而立;庶子碑中的  ,又显现出持戈而行;只有周文的 字,才有止戈之象。不兴戈,又何需止戈?可见将武字限制在止戈一方也是有失公允的。  
在武术搏击中如何战胜对手,应依对阵双方实力而定,以强制弱,当然是以千钧而扼百钧,若以弱对强,则需巧用百钧而破千钧。每战的对手不同,环境、气候以及主客场有异,不可一律对待。搏击双方交手过程中的攻守进退,应依对手实力及实战中的变化而变,但自己必须牢牢掌控着变化的主动权,不能让对方牵着你的鼻子走,更不能“舍己从人”。  
陈鑫在其《太极拳论》中指出:“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转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人立我跌”。陈王庭在《拳经总歌》中强调;“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不少人老讲太极拳是“后发制人”,而李福荫在《廉让堂本太极拳谱》中却载有:“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这里讲的不是“后发制人”,而是“后发先至”。事实上,在我们通常所讲的太极“八法”中,那一法不是以进攻性为主?若讲捋是顺势改变对手方向,但捋到底还是要变着法子去击倒对手,不是为捋而捋的。除“八法”外,太极技法甚多,你能找出适用于“舍己从人”的技法吗?  
武术搏击若以“舍己从人”为原则,既已从人,你还跟他搏击什么?假若两位太极高手对阵,对方都“舍己从人”,怎么打得起来?如果双方都求后发制人,没有先发者,又哪来后发可施。武术竞技就是实力十技巧,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技巧占很大优势,若实力相差悬殊,弱的一方技巧再好也难以用上,我们在武林大会的实战中经常看到,当弱的一方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时,就只能被动挨摔了。李亦畲还讲:“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你既已得机得势,为什么不乘机击人?有机有势不用,你在玩什么高级游戏?  
(三)  
陈鑫在《太极拳体用》中强调:“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处全在互为根”。在拳术中,无论刚柔,都是以力来表现的。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的施力大小,由受力物体形体或运动状态的改变来衡量,这种改变是可以用仪器检测出来的。熟刚熟柔,主观说了不算。刚柔相济,济者渡也,假定南岸是刚,北岸属柔,不论你渡向何方,刚柔无非是彼消此长。拳术中某一技法属刚或属柔,只能从用力中去体现,何能主观臆断。  
世间万事万物,纯柔或纯刚属性是极少见的,在《易经》以(--阴)(--阳)符合组成的64卦中,泰、既济(等阴阳各半者18卦,占总数的28%;乾、坤纯阳纯阴各一卦,占总数1.5%;复、剥等五阴一阳者9卦,占14%;颐、坎等四阴二阳者18卦,占28%;女 、 等五阳一阴者3卦,占4.6%;鼎、大壮等四阳二阴者14卦,占27.9%。可见,在六十四卦圆图中,纯刚纯柔只占3%,刚柔平衡者占28%,刚多柔少或刚少柔多者占68.4%。以此可以推断,硬说那种拳术纯柔或纯刚是不科学的。陈鑫在《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中》肯定:“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是妙手”。  
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之谓灾,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左撇由重而轻,右捺由轻而重,如此轻重相宜,才能显现出人的自然之美。水有柔性,亦有强性,大海有虚怀若谷的一团和气,也有无坚不摧的一股杀气;看涓涓细流,何等柔顺、安祥、观舟曲泥石流在顷刻之间将县城淹没,又是何等霸气。汉谋臣张良在《三略、上略》中讲:“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作人也是一样,至刚容易产生暴虐,猛张飞鞭人自被杀;至柔则显得卑弱,刘阿斗优柔寡断终亡。  
以刚制柔或以柔克刚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孙武教宫女战阵,对不服调度者杀一儆百,是以刚制柔;王昭君去边塞和番,是为以柔克刚。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是战术上重视对手的一种策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能柔能刚。所谓“四两拨千斤”,必须建立在练出千斤力,只用四两功的前提之下才能奏效,假若你仅有四两力,那就千万别去试,以免遭受灭顶之灾。  
有人常讲,太极拳要“用意不用力。”什么是力?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你在练拳时肢体的屈伸开合、进退旋转都是力的作用,不用力,你睡在床上能爬起来吗?正确的理解是你既要练出力举千钧的实力,又要练出善于应变的巧劲,不然,过去太极拳前辈们要成年累月练运石球、举石锁、抖大杠干什么?至于当今大多数以练太极拳健身者,那是另当别论。  
孙子曰:“夫兵势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变化而取者,谓之神。”无论是两军交战或两人对阵,保存自己、战胜对手是最终目的,交战过程中的策略可因敌而变,该攻则攻,该守则守,始终把握争斗的主动权,千万不可“舍己从人”。

 
 
位置:发表区   年级:初中2 关键字
来源:老爷子的作文 字数:4035 投稿日期:2010-8-20 15:11:00 点击:
  ZHEJIANG点评

推荐3星:[ZHEJIANG]2010-8-21 10:24:25
 网友打分:(综合分:)
 欢迎你投下宝贵一票(不能更改,入门级不能打分,选择收藏将进入我的珍藏)。
+2收藏 精品
+1还行 发表
-1真糟 退稿
   发表评论 
到百度搜索“舍己从人”适用于两军对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