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流泪水之乡
张玉学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高楼宝塔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鄱阳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一)
一步恍若千年。千年只是一个擦肩。
一千年之前,唐代诗人孤寂而落寞的身影,刚刚消失在湖畔的那头。
一千年之后,我循着一层层深深浅浅、渐远渐近的涌浪,匆匆赶来。
沿着火车一路遗留的痕迹淡淡的抚摸,穿越岁月模糊的轮廓,我总想历史上颇负盛名的鄱阳湖一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莫非如同我泊在了她弥漫有如轻纱的薄雾之中的梦的边缘,静静而又极具耐心地等待着她慢慢地从睡梦中醒来。
古人有云,人活于世,“读书万卷,行万里路”,既要在书里纵观古今,又要在大千世界里开阔视野。鄱阳湖畔,有与内地迥异的文化习惯,又有独特的山水风貌。但当我真正到了鄱阳,却感觉有些许的失望。人们在弘扬了现代文明的同时,忽略了历史背面的精神旨意。背城的百雄已经不见了,有幸倚水的千家尚存,可惜布局颇为凌乱,使人感觉不勘其扰;多少年的时光悄然闪过,将湖泊的思绪抖落了一地。但那一弯弯满载人类文明的湖泊却在高山与平原的落差中,汹涌向前,在希望与幻灭中同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留名后世。
为了追溯历史文明以及角落残存的遗迹,我乘着一叶梭形小舟顺流,踩着幽怨的唐诗在江南小桥苦苦探求。 (二)
鄱阳古韵,水乡文化。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篇之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生态环保于江西、于中国,无论是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都有着太多太多血脉相连、休戚相关、割舍不断的联系。当今年有幸进入鄱阳景区的时候,清凉的江风拂面而至,外观秀丽多姿,催人振奋,令人心如潮涌,浮想联翩,实在是不能自已。这与后继而来的深游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经过外沿简单的一览,到了湖畔胜地,就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水了,只是没有往日那种漂碧的感觉。似乎有些混沌,所谓的“一湖清水,碧开天影”仿佛是一个停滞在文字空游里的想象,根本无从捕捉略影。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是读着《长河》、《鄱阳散记》这些灵秀的文字而慢慢感知神秘的江西,感知神韵诗性的鄱阳的。的确,如果不是有历代的故人大笔为记,我们的鄱阳文化鄱阳精神又何曾为人所知呢?反其道,若不是鄱阳的灵山灵水又哪里来的璀璨大家呢?
湖畔青草芊芊,席地而坐之际,分明是坐在了历史的平台上,暮霭飘渺的湖面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来不及过多的抱怨,传说中的鄱阳名湖,在地理课上初次听到她的名字,就会无端地想她的开阔与浩荡。我们且从这个角度看去,太阳才升起,斜斜洒在湖面上微泛金光,使神秘的气氛里更添繁杂和庞大。
印象尤深的是看过鄱阳的一些图片,有一种盛大而绝美的安静在那一刻笼罩着我。而我,只敢在她的边缘行走并未真的触及过她。置身实地,我也不曾见到水波清澈可鉴,即便是成片的残荷枯梗也不曾见到,是不是现在已经不再引种抑或是我没有遇到呢?不得而知。4湖泊兴存于今日,文明就是这样诞生和繁衍的。当我们怀着一种渴望的心态去感受往往收效甚微,由远古原始的恬静到今天这一极大的跨越,大得几乎超过了我们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古当代的建筑破坏和杂乱与她的赫赫盛名完全不符,以致让人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怀疑。古镇的大街破败不堪,尽收眼底的色调已经颓废过半。悲哀的是水上客船游来荡去,所载客者随身的嗜好之物闪闪有色,沙沙作响,却自由奔跑,无一停留。
人类文明也不过如此,我有些失望,先前对那些因好奇而激发的强烈追逐感悄然而逝。其实不然,破败、杂乱,甚至惨不忍睹都是人类精神传统和意识所曾抵及的范围和高度,属于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一部分。我们是社会的主人翁,这种说法并不陌生,但是一种更重要的主人翁意识是来自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反省。我们并不缺乏文明,更确切的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文明时代。只是在向人类先祖致敬之时,我们需要在历史的延续、人类的繁衍中找到生存于此的根基。
(三)
流泪的鄱阳,雄风舞起水乡情趣。
再看一看江西水乡的人,个个水灵灵的印着水乡的烙印,这大概是常年饮用湖水所造就的美色,是自然巧妙的杰作吧。
微风轻袭,鄱阳的万石千山,花红淡绿,古屋残迹,昔日的显赫已成烟云逝去,如今梁断墙倾的屋内尘絮交杂,人间的悲欢离合就在这静静的飞尘飘絮中演绎成风雨沧桑的历史。而老一辈人,则在对生命的安详忘却了世外的喧闹,拥有了那一份难能可贵的静溢与空灵。
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风雨沧桑,救赎的祈祷和赞美诗的歌声依然从古韵之地传出,回荡在水乡的上空。多种异质的文化奇迹般的相容在这个古镇,像赣江和抚河穿境而过相会于鄱阳湖那样平缓而自然。我不得不惊叹水乡古镇深沉厚重、胸襟包容的文化底蕴。
(四)
水乡,以脚步丈量历史的轨迹,刻录时间的真实。古朴、宁静、包容的气质,着实让人愿意走出喧嚣的城市放弃庸常的忙碌,把生命熨帖地溶进这一方天地。
鄱阳湖这个江南名区,真的令人魂牵梦萦,那里是留有太多名人古迹的。如陶渊明、王安石的传记碑说,而且在古画名帖上看到的更多。当然在水乡留下佳作的文人才士可谓甚多。从水到楼再到人,然而,我一直困惑,鄱阳的那一种精细柔丽,一中雄浑大气,一种酣畅淋漓,一种永久糙砺,究竟何时崛起呢?
今天,我立足湖边,爬上鄱阳山,我看到的老寺、老塔,青藤四蔓,苔藓遍布,连那些大树也苍老得直掉枝桠,透着寒气逼人的苍凉。从脉脊蜿蜒,鄱阳湖还有为城市排洪的作用吗?昔日鄱阳蓄洪排洪这一实用性,显然没有了,有的只是她的审美性。为了审美而不惜花巨资改造的鄱阳湖,如果算经济账,显然不划算。江西,在你这历史文化重地,假如把几万平方千米的湖泊填平,全部用于开发房地产,建造大型商场、国际酒店,那经济收入相当可观。可是人类的当政者不但没有填平卖买鄱阳,反而投巨资把鄱阳湖疏浚政治的更加美丽。
只是很遗憾的说来,鄱阳马鞍村没有了,改造中逐渐被别墅、高楼所取代,鄱阳湖的天际线已不再柔媚,唯有???塔依旧在多年的风雨中侵扰中固守着自己当年的姿态,但是现今却很难见到有一个童心未泯的人会在湖水中养鹤放鹤了。
事实上,尽管历史的确能够呈现出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但只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人们对美的追求才会越强烈,也就是说人们才舍得把钱财花在实用性以外的审美趣味上,除此之外生活也就剩实用性了。
然而,消解在大厦高楼和虹灯闪烁的历史意识,却让我们看到了繁盛内部的虚华。离开了历史,便是离开了家园,这是一个多么脆弱的时代。
鄱阳湖畔,水乡文化,她们作为一种神圣而长存,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缩短到了一定的国度,愿我对你肤浅的认知,协同人类文明的汹涌,走进你美妙的梦乡 .
张玉学,90后生人,笔名,雁水(QQ;670568280注明身份)。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学社团联谊会理事等职,荣获第一届“华仁杯”全国小作家称号等30余项省、国家文学奖。15岁至今南来北往出没于北京、杭州、长沙、南京、兰州,尝试过“缺书”年代的寂寞,打工亦做过记者,好酒好诗好朋友,有百余篇小文散布各媒体。2008至2010年度《疯狂作文》《作文升级》《考试指南报》《全国优秀作文选》《中学生导报》《白银广播电视报》《同学少年》等报刊专题报道过其事迹。贫穷冷寂的世界,惟愿和朋友们一同度过,温暖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