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指导 - 正文*

2011年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攻关技巧解析:【出彩技巧篇】

2014-5-10 21:18:54
  设问也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好的修辞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定当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

  例5、可是,我仍想问,风到底是什么?地理老师镜片下的眼睛闪着壑智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解释着:“风么,就是高低气压层的不同引起的,……风的种类也可多着呢,有什么热带季风,海洋季风……有的风,带来寒流的讯息,有的风……”噢,原来是这么回事,风是自然的产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终于知道风是什么啦!“不全对。”哲学老师脱口而出。我愣了。她接着解释:“风是一种物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古人言有风婆婆的说法唯心的……” 啊?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她正品茗吟词呢。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冠华作文网)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 ‘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待。”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可是,我不敢再问了,也许,历史老师会说风是一种历史,迎着历史长风……(《风是什么?》)

  先提出“风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地理老师、哲学老师和语文老师三人之口分别说出了“风”这个意象在他们心中的答案。地理老师用纯地理的眼光来分析了“风”的形成原因、种类和相关信息;哲学老师以一个哲学家的口吻阐释了“风”的哲学内函,读来意味十足;语文老师则用文学家的眼光来品读“风”,把它理解成一种“文化”,并列举了从《诗经》以来许多与“风”相关的诗句,无一处不显示出“风”的文化气氛。最后作者说“不敢再问了”,因为历史老师有历史老师对“风”的理解,化学、物理、生物、外语等老师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看法。从而揭示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题。

  例6、诚信是什么?才学说:“诚信是一种虚伪。我可以无所怜惜地抛弃它。”诚信说:“当老师的诚信化为空中楼阁,那么才学也不复延续。”于是才学凝滞了。(《诚信是什么?》)

  本例与其他例子又不同:先设问“诚信是什么”,然后用“才学”和“诚信”两个本无生命无法对话的抽象概念来对话,从而揭示“诚信”不能丢这个主题的。

  例7、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枪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冠华作文网)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10减1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