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长安城内出了一个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刘禹锡(772—842),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至朗州,一呆就是九年,后被召回长安,此时的他已是四十多岁。他来到了玄都观,写了一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谁知这首诗触怒了当朝的权贵,刘禹锡再次被贬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做刺史。后因有人说情,才改任连州刺史。以后又几度调任,接着又受命卸职,闲居在洛阳。这次被贬,刘禹锡在外地一呆就是十四年。
公元828年,在宰相裴度的推荐下,刘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中。他再次来到玄都观,这里的景象已是凄凉衰败了。刘禹锡又写下了一首七绝:“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其实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明写自己,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典故:“刘晨重入天台。”故事记载在南朝宋·刘义庆所著《幽明录》里,具体内容是:
东汉时,有一个叫刘晨的人和阮肇(zhào)结伴到天台山中去采集穀(gǔ)皮。他们迷了路,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突然,刘晨发现对面山峰上长着棵桃树,但两山之间隔着一条深涧。他们抓住葛藤一点点攀上山顶,吃饱了桃子后,又顺着小路走下山去。山下有一条蜿蜒的小河,他们沿着小河向上游走了二三里路,看见迎面有两座山峰,山口后面有一条溪水,溪水两岸桃树成林,落花满地,有两位少女朝着他们迎面走来。
少女一见他们,就笑盈盈地说:“刘、阮二君,你们怎么来得这样晚啊?”说罢就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里作客。他们来到房中,只见屋内琳琅满目,十分华丽。正吃着饭,又拥进来一大群美丽的女子,每人手里都拿着几只蟠桃,对两位少女说:“祝贺你们得到了称心如意的郎君!”饭罢,两位少女陪着刘、阮交谈,直至深夜。
这样一住就是半年,春天到了,刘、阮非常思念家乡,在他们的哀求下,少女同意他们回家。他们飞快地跑下山,回到家一看,村子已面目全非,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乡亲。一打听才知道,此时已是晋武帝太康年间,距刘、阮进山时的汉明帝永平五年,已有二百多年了。无奈他们只好慢慢地返回天台山。
刘禹锡借重入天台山的刘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前度刘郎今又来”的美妙诗篇,从此,“前度刘郎”就流传下来。
“前度刘郎”比喻离去而又回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