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立骨法,也称一字经纬法,或称安设文眼法。它是指以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炼语(经过提炼而含义深长的语句,如谚语、俗语、格言、警句等)作为艺术构思的焦点,并以之贯通全文的构思写作方法。巧妙地运用一字立骨法,可以把零散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纷繁复杂的内容归拢集中到焦点上,从而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缜密、主旨凝聚。
例如,吴伯箫的《早》(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作者以一个“早”字把眼前的参观所见和历史的回顾巧妙结合起来,连缀成文。文章前半部分写作者参观时的所见所闻。从“迎面扑来一阵阵香”写起,先介绍书屋的方位、陈设和格局,然后点出“清香”来自腊梅花,它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是暗写“早”字,为下文的所感作铺垫。后半部分先写鲁迅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然后简介“早”的来历;继而由“早”字过渡到在绍兴登卧龙山游览越王宫遗址时想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凭吊风雨亭时想到“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转回”的巾帼英雄秋瑾,说明“早”字也是历史上有志之士奋发图强、勇于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接着引用谚语和诗句,说明读书、劳动、革命、建设都应当“早”的道理;最后画龙点睛,告诫人们“要热爱时间的清晨,要热爱生活的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优秀例文 别人说他傻
小小的山村,一个人做了点儿出格的事,就会成为全村人议论的对象。我们村里的郑枫,身材魁梧,脸庞黑红,剑眉俊目,一看就是个精明人。可是因为做事出格,别人偏偏说他傻。
他真的傻吗?
郑枫家原来的那两间茅草屋已经不够住的了,他便向大队申请房基地。一天,他空着两只手去找管这事儿的村干部。人家慢条斯理地说:“现在么,大家都想盖新房,这房地基就得有点儿计划。”他体谅人家的难处,就不再追问了。一些好心人劝他道:“郑枫,别这么死心眼儿,还是烧烧香吧!”所谓“烧香”,就是送礼的雅号。郑枫一听这话,剑眉倒竖,眼睛瞪大:“你看我是那样的人吗?有那钱我不如买书看,不如买东西孝敬我娘。”“可你住不上新房啊!”“哈哈,天无绝人之路,咱把这旧房拆了,翻盖成新房,不也一样住吗?”郑枫这样回答。于是,人们议论开了:“他真傻。”“小伙子怎么不开窍儿?”
前几年,有些人像脱缰的野马,行动自由极了,常偷着上山砍松树当柴。可郑枫这壮实的男子汉,却背着个篓子漫山遍野拾山草。一天,一位好心人来找他结伴上山砍柴。恰巧这时郑枫不在家,那人便对他母亲说明了来意。郑枫的母亲在五十年代当过妇女干部,暗暗为这股歪风着急,但又一想,何不先试试郑枫的口气。晚饭后,母亲开口了:“郑枫,你拾这几天草还不如人家砍半天柴,明天你也上山砍柴去吧。”郑枫喝了口水说:“娘,咱不缺那个。”“不缺?不缺烧的你用得着成天去拾草?”郑枫哈哈笑起来:“娘,我说咱不缺,是不缺那个德。上山砍树,损害集体,咱不干那种事。”母亲听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赞叹道:“你说的对。唉,要是人人都像你这么想,那可就好喽!”郑枫眨了眨眼,笑眯眯地说:“娘,看着吧,一切都会好的。那些损公肥私的人毕竟是少数。”于是原来劝他上山砍树的人听说以后,又纷纷说他傻了。
开始实行责任制那年春天,队里抽签按号分责任田。郑枫抽签分到了一块好地,既平整,又距水源近。大家都夸他手气好,他笑着走开了。刚走到地头,他忽然看见隔街的刘大嫂呆呆地站在那里。郑枫问道:“大嫂,怎么还不回家?”刘大嫂叹了口气,说:“唉,大兄弟,我分了这块地,叫我怎么种呢?”郑枫抬头一瞧,刘大嫂这块地不平整,离水源远,运肥料也不方便。他想:刘大嫂孤儿寡母的,种这块地是不方便。于是,他说:“嫂子,我跟你换地,我种这块地。”望着郑枫诚挚的目光,刘大嫂先是惊喜地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说:“别,别换了,换给你,你也不好种啊!”郑枫哈哈一笑:“别替我耽心,嫂子,就这么定了。”当天晚上,大家聚在我家里看电视,又谈起换地的事儿。有人不解地问:“郑枫,你怎么净做傻事?放着好地不种偏种孬地……”郑枫笑了,他拍了拍自己结实的胸膛,说:“咱是男子汉,有的是力气,应该帮她母女俩。”人们又纷纷地说他傻。“傻就傻呗!”他淡淡地笑着说。
他到底傻不傻?朋友,你说? (毕元春)
例文评析 这篇作文运用一字立骨法,围绕一个“傻”字,记叙了郑枫宁可不要房基地,也决不向村干部“烧香”,而是自己想法子拆了旧房盖新房;有人劝他结伴上山砍柴,而他宁可拾草,也不干那“损害集体”的缺德事;队里抽签按号分责任田,他本来抽签分到一块平整、水源近的好地,当他看到刘大嫂为地不好种发愁时,就主动地把自己的好地换给她等三个典型事例,描绘了一个为人憨厚、正直、诚实、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可爱农村小伙子形象。
文章以“傻”字立骨,贯穿全文,起到了有力地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