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横云断山法


  横云断山法,亦称横云断岭法,或称横云断峰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用云雾横抹山岭,于尺素之间显示出峰岭的远近高低,造成一种寓无限于有限之中的美感。后来成为叙事性文章作品的一种重要而常见的章法。它是指一大段大情节被一段小情节隔断,好像云把山隔断一样。也就是说,在叙事性文章作品的情节发展进程中,作者在安排贯穿线较长的情节时,为避免行文的呆板,追求叙事的节奏和波澜,有意插入表面似乎是阻止情节发展的某些事件、情况或场面的写作方法。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一段是对白杨树的热情赞美,论理在第二段该接着写白杨树,但是,没有。白杨的线断了,而写黄土、写麦田、写旅途的单调。第三段才露出白杨树的形迹,第四段才正面续写白杨树。这里黄土地、绿麦田、白杨树在时间上是共有的,在空间上是分列的,是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空间材料的隔断和镶嵌。
  使用横云断山法要注意:一、究竟是否宜断,宜何处断,要看文势变化。要使运笔的缓急、作品的情节、欣赏心理协调一致。二、横云是大断,但要断得适度。三、横云断山要有断续而无断续之痕。
  
  优秀例文
  
  桃源书声朗
  
  一个仲春的黎明,曙光在丛林上轻轻地驱散淡淡的晨雾。我们一行人已行进在武夷山中,按计划直奔桃源洞。
  走在石板砌成的小径上,“桃源洞”的路标引我们踏进一条幽谷。两旁丛树枝叶相错,不时要人伸手拨拉一下。此时,梅花已谢多时,山桃花正盛。那花儿凝着露滴晶莹地望着行人。径下的涧流轻笑着,不时闪现在绿丛里。
  不知走了多久,一堆乱石截断了谷口,小涧骤然消失,我们身上一阵燥热,莫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忽然,隐隐地有说话声传来,不,分明是朗朗的读书声。我们愕然相视,匆匆寻找。爬过几块岩石,竹丛里陡然呈现出一片人工开凿的开阔地,一群学生簇拥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看样子是群中学生。他们围坐在石条石几上,手捧着课本。
  这景象令我们踯躅不前。突然冒出生人,不少学生鼓起了眼,老师也转过脸来。众目睽睽之下,我们想寻路而去,可是,巨岩危耸,竹丛密布,道路何在,我们一行人尴尬地立着……
  “小姑娘,进桃源洞吧,耽搁你一会好吗?”女教师甜润的声音安慰了我。
  好奇心也驱使我们留下弄清这一切。
  “老师快来呀,这里有个洞。”惊喜的喊声决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在一面巨大的岩壁下端,有个仅容一人进出的三角形小口被发现了,里面黑乎乎。几个女孩子探视着吐了吐舌头,男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探头探脑。
  “去吧,去寻找那风光近武陵的桃源洞吧!”女教师扶着一个学生的肩充满激情地向她的弟子们发出命令。
  我随着他们鱼贯而入。洞很小,稍一伸腰头上就“咚”地碰了一下。有一处特别窄,我侧着身子使劲挤着,后面的人助了一臂之力才勉强过去。前面有微弱的光线了,黑暗中的人们心头的力量陡增,几经曲折后迎面一道石门。借着从门口透入的一缕幽光隐约可见门两边刻着一副对联:“喜无樵子复观弈,怕在渔郎来问津。”横批“桃源洞”!学生们欢呼不已,有的在往小本本上抄录这对联。
  “上联说的什么呀?”一个女同学娇憨地问。那女教师像个元帅似的被簇拥着进门,她一边走一边讲解,时而打着手势。
  我也被这副对联撩逗得迫不及待跨进门去。
  “啊哈!”我禁不住忘情了。历经刚才的窘境,眼前豁然开朗,翠蓊蓊的,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令人目不暇接:四山的环绕中,几间古朴的庐舍,十来亩田地,大小石池,形似日月,流泉清澈,桃林成阴,太阳已升得很高了,五颜六色的虹影在树梢上闪烁,颤动。田埂上一只黄狗把鸡撵得“咯咯”直叫。粉红色的桃花一团团、一片片把个茂林修竹的所在映衬得分外俏丽。
  “世外桃源”!一个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概念油然而生。打从知道了陶渊明,就被他描述的那一方神奇美丽的土地吸引了,今天终于一饱眼福。我们在桃林里痴迷地笑啊,看啊!穿过桃林,来到一方水池前,我们散坐在石桌四周。这里水清石洁,是再好不过的品茗小憩的雅座了。
  在爬满青藤的寿桃石旁,我们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这个幽深的佳境使我流连忘返。
  穿过田埂,我们朝那古老的屋舍走去。一个童颜鹤发的老道士迎了出来,他告诉我们这是桃源庵和开源堂的旧址。跨进门去,看到那群学生。他们三五成群,有的低声议论着什么,有的咬着笔杆冥思苦想。女教师倚着一根粗大的房柱,静静地笑望。
  我这才有机会打量她:二十四五的年纪,身材修长,一头剪短的黑发从耳后弯过来。白净的脸上,一双眼睛大而明亮,在弯弯的柳眉下静静地流溢着恬静文雅的光辉。这神韵恐怕更归功于她的职业吧。
  “同学们,请再朗读这一段。”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朗朗的书声波动着,漫入幽谷芬芳,也给这神秘的处所带来了亲切的生活气息。这熟悉的篇章使我一下子记起儿时在父亲跟前干巴巴地背诵的可怜相。
  “同学们,我们刚才不也像渔人,忘路之远近,来到了这山穷水尽的地方吗?渔人不久发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大家快找找吧。”女教师的声音里充满了神秘的微笑。
  “噢!”学生们雀跃着奔散了。
  来桃源洞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真想绝了,我暗暗钦佩这位老师的用心。
  他们开始评讲了。女教师娓娓地叙述了《桃花源记》的作者和他的写作,把人们的思绪带回那遥远的时代,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诗人形象飘然立在学生眼前。我一抬眼,惊讶地发现穿着长长的道袍的老道士出现在那年轻秀丽的女教师的身旁。他给大家介绍这武夷山的桃源洞风光,沿着他的叙述,学生们的思绪扩展开来。而这群学生的发言更令我对当今中学生的思维刮目相看。晋代的陶渊明做梦也想不到,他以武陵桃源为描写对象的《桃花源记》,今天会在武夷山的小桃源中得以如此情景交融。
  一个女生微欠起身子,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下细声细气地说:“毕业后我要来这里。”这个发言出人意料。
  “哈!”一个男生笑了,“你想过世外桃源生活?”
  “不是的!”女生涨红了脸,“我要来种桃树,要在洞外的小涧两边种许多桃树!”
  “这样桃源洞就更符合课文的意境了,对吗?”女教师笑了,她笑得那么舒展。“同学们,我们每个武夷山人都负有这种使命,让看到武夷的人从内心发出‘美哉河山’的赞叹……”年轻的女教师啊,受历史和未来的委托,已在用自己的深情耕耘着这片土地。
  桃源,从悠久历史上那寄托人类希望的幻境中恍然而出,来得这般神奇,更充满活泼的生命力。在它身上,现在孕育着未来……
  我记起一句诗:“桃花源里可耕田。”同伴趁兴补了一句:“桃花源里可育人。”大家畅快地笑了。
  朗朗的书声伴我们走出桃源,那书声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戴秋丽)
  
  例文评析
  本文较好地运用了横云断山法。文题是《桃源书声朗》,文章开头部分写游桃源洞,看到一群学生簇拥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围坐在石条石几上,手捧着课本。按理接下去写他们如何读书,但是,没有这么写。读书的线索断了,而写师生钻桃源洞、赏对联、观胜景、写老师。然后才写到老师领学生来桃源洞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里的师生钻桃源洞、赏对联、观胜景、写老师,好比是云雾横抹山岭,隔断了桃源书声朗朗的直行线,然后再续写桃源书声朗。这样,明断实续,避免了行文的呆板,造成了文章的波澜,给人以美感。(景智)
  
  
  
  • 下一篇 对立相成法
  • 上一篇 犯中见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