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一方面把大都市的犯罪归因于人性的邪恶,另一方面,又把这种尖锐的社会问题看作贫穷的必然产物。与小说的主题犯罪并存的一大主题是贫穷。这突出表现在小说前半部。物质的匮乏与人性的冷酷和贪婪密切结合在一起。正如英国评论家阿诺德·凯特尔所说:“小说前十一章引出了一幅悲惨的可怕的景象。从全书的第一句话起,我们立即被引进一个世界,那里有着最骇人听闻的贫困和丑恶,那是一个残忍和狂暴的世界,那里生命不值钱,人们普遍受苦难,但求早日死去。” 小说开端,通过奥利弗来伦敦之前在贫民技艺所生活的详细描写,说明贫穷、冷酷无情的世道人心将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逼上了犯罪道路。小说中的另一个少年诺亚,曾经也遭受过慈善机构无情虐待,但是,当他遇见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时,便把怨气发泄在他的身上。诺亚后来也跑到伦敦,心甘情愿地拜费金为师,干着残忍的“收娃娃税”的罪恶勾当,抢劫那些被父母打发出来买东西的儿童,然后把他们推进阴沟里淹死。小说中所塑造的与这些真正的罪犯不同的“犯罪者”,如南希和机灵鬼“逮不着”,是社会的牺牲品,他们无家可归,忍饥挨冻,从小在大街上闲逛,看到的和遭遇的都是粗鄙的行为,胡天胡地喝酒闹事的场面,打交道的尽是阴险狡诈、充满暴力意欲的罪犯。狄更斯正是通过处于犯罪边缘的孩子们的经历,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社会的冷漠无情如何造就了罪犯,酝酿了威胁社会和生命的反社会力量。
狄更斯一直被看作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他的小说描绘了19世纪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揭示了英国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给人造成的伤害。在《雾都孤儿》中,贫民技艺所,就是糟糕透顶的制度的代表。小说着重揭露了它的腐败和其管理者的非人性。狄更斯对政治机构始终存有怀疑,他小说中的警察、法庭、监狱都是作为一种反面形象而表现的。《雾都孤儿》中的警察工作效率不高而常犯错误,制造冤案。小说通过弱小、孤独的主人公与这个强大的群体、机构的对立,表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个人的软弱无助。在狄更斯的小说中,人生存于其中,无法摆脱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与人的渺小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对照。而且这种环境在人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狄更斯的许多小说,都是通过周围社会、人的行为对儿童的伤害性的影响,来表现一个时代制度和精神风气,如教条主义、功利主义、理性主义给人的心灵造成的创伤。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狄更斯的小说表现了环境决定论的某些预兆。但不同于后来的自然主义作家对环境的无限夸大,而且这种夸大招致了强烈的悲观主义情绪,狄更斯对人却充满了乐观。尽管他的小说浓墨重彩描写了一个黑暗的世界,这个世界中坏人多于好人,邪恶势力十分猖獗,但他仍然给这个世界投入了一线希望的阳光。《雾都孤儿》中作为拯救者的老绅士和充满爱心的天使露西就是这个黑暗世界中的阳光。正是他们的正义感和仁慈、爱心解救了奥利弗,并阻止了试图陷害奥利弗的恶棍的阴谋。可见,狄更斯仍然把解决社会问题的希望寄托于人性的善良和博爱。
复旦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博士
陈晓兰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