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庸-第四章

  【导读】

正如上一章所说,“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的一个最高道德标准,所以真正施行起来就比较困难。那些品行、才能优秀的人物,他们处理事物的标准可能较高,因而容易走向偏激;那些品行才能比较差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可能低得多,因而往往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处理问题,要么做得过了头,要么做得到火候,难以恰到好处地达到“中和”的境界。这样,“中庸之道”就难以推行开来。所以,孔子也不得不感叹“道之不行”“道之不明”。当今,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提出符合大众实际的道德标准要求。这样的道德标准,人们施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因而也就能广泛推行。

  子曰:“道①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②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③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注释】

  ①道:指“中庸之道”

  ②知:同“智”。

  ③不肖(xiào):原指子不似父,后来称不孝之子为不肖,也称不贤之人为不肖。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出滋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