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一

  郑玄在马融门下①,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②。尝算浑天不合③,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④,众咸骇服⑤。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⑥,恐玄擅名而心忌焉⑦。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⑧。融果转式逐之⑨,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注释】

  ①郑玄(127—200):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入太学受业,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后,聚徒讲学,有弟子数千人。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遍注群经。晚年为汉献帝大司农,后为袁绍强征随军,中途病死。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职。遍注群经,是古文经学大家。

  ②高足弟子:成就高的学生。

  ③浑天:古代一种解释宇宙的学说,认为天地的关系好像卵壳包着卵黄、天的形体浑圆如弹丸。天和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极不停地旋转。

  不合:指不符合,不准确。

  ④转:指转动推算用的栻。栻,即下文的“式”。

  ⑤骇服:叹服。骇,惊讶。

  ⑥既而:不久。

  ⑦擅名:独享盛名。⑧据:凭靠。

  ⑨转式:转动栻盘推算。式,一作栻,古代占卜用具,形状似罗盘,上圆下方,可以转动。

  【评析】

  马融身为大儒,服膺仁义,不可能因猜忌而下毒手,这仅是里巷之传言而已。马融慨叹“礼乐皆东”之语,是对郑玄的赞许。

  二

  郑玄欲注《春秋传》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②,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③:“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④,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注释】

  ①《春秋传》: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②服子慎:服虔,字子慎,河南荥阳(今属河南)人。举孝廉,东汉灵帝末任九江太守。治古文经学,撰《春秋左氏传解谊》。

  ③就:靠近。

  ④向:刚才。

  【评析】

  郑玄和服虔对《左传》都深有研究,都要为之作注。两人本不认识,郑玄只是由于偶然的机缘听到了服虔的高论,觉得与自己不谋而合,于是慷慨地把自己所作的注释提供给服虔,促成他完成了《左传》的注解。这是大学者的胸襟。

  三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①,将挞之②,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③。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④?”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⑤。”

  【注释】

  ①称(chèn趁)旨:符合心意。称,适合;旨,意思。

  ②挞(tà踏):鞭打。

  ③曳(yè夜)著(zhuó浊):拉倒。曳,拉。

  ④胡为乎泥中:为什么在泥水中。语见《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首诗写黎侯流亡在卫国,随从之臣劝其归国之词。这里借用一句来问询。

  ⑤薄言往愬(sù诉)二句:语见《诗经·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写女子诉说其不为丈夫所容的忧苦之情,这里借用为对主人的不满。

  薄言:发语词。

  愬:即“诉”。

  【评析】

  郑玄家的奴婢都读书,而且能引用《诗经》之句应对,颇具幽默感。传说连郑家的牛亦能触墙成字。白居易《双鹦鹉诗》有句曰:“郑玄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自注引谚云:“郑玄家牛触墙成八字。”

  四

  服虔既善《春秋》①,将为注,欲参考同异②。闻崔烈集门生讲传③,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④。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⑤,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⑥,便呼:“子慎⑦!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⑧。

  【注解】

  ①《春秋》:指《左传》。

  ②参考:指查阅、考察、比较等。

  ③崔烈:字威考,东汉涿郡(今属河北)人。历仕郡守、九卿、司徒、太尉,封阳平亭侯。

  ④赁(lìn吝):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