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
本篇下篇凡三十三章,以孟子的语录为主,此外有一些是孟子在齐国的谈话,以及与学生或其他人的对话。其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了孟子论圣贤品格、论治国之道、论君臣关系、论人性本质、论品德修养、论行事原则、论儒家道统、论历史等等。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①,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②,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③,先圣后圣,其揆④一也。”
【注释】
①诸冯、负夏、鸣条:都是地名,今已难以确指为何地,依孟子之言当在东方。
②岐周:指岐山下周的旧邑,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毕郢:相传是文王去世之地,在今陕西咸阳县东。
③符节:符、节是古代表示印信之物,原料有玉、铜、角、竹等,形状有龙、虎、人之别,随用途而异,一般是剖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无间,以代印信。
④揆:准则。
【译文】
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去世于鸣条,是东方边地的人。文王出生在岐周,去世于毕郢,是西方边地的人。两地相距一千多里,时代相隔一千多年。他们的意愿得以实现并在中土的施行,简直一模一样,(说明无论)在先的圣人还是在后的圣人,他们的准则是一样的。”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