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②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③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④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⑤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⑥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⑦,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⑧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⑨水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①梁襄王:惠王子,公元前318—前296年在位。
②就:靠近。
③卒(cù)然:突然。
④与:服从,归附。
⑤七八月:指周朝历法,相当于夏历五六月。
⑥浡(bó)然:蓬勃生长的样子。
⑦人牧:牧养百姓之人,指人君。
⑧引领:伸长脖子。
⑨由:通“犹”。
【译文】
孟子去见梁襄王,出来后告诉别人道:“(襄王)望上去不像国君的样子,走近看也见不到使人敬畏之处。他突然问我说:‘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答道:‘天下一统才会安定。’他接着问:‘谁能一统天下?’我答道:‘不喜欢杀人者能一统天下。’他又问:‘谁会归顺他呢?’我答道:‘天下没有不归顺他的人。大王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即农历五六月)间遇到干旱,禾苗就要枯萎了。天上突然乌云翻滚,大雨倾盆,禾苗便又蓬勃挺立起来了。要是像这样,谁又能阻挡它生长呢?现在世上那些做国君的人,没有不喜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喜好杀人的,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伸长脖子盼望他来。假如真是这样,那老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奔腾而下,谁能阻挡得了呢?’”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