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夜晚仔细观察星空,你会发现,天空中总是有新的星星从东方升起,也总是有星星渐渐地消失于西天,而到了第二天晚上,这些消失的星星又会重新出现于天上。其实,这和太阳的东升西落一样,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认识星星,就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小区域,古巴比伦(也就是现在西亚的伊拉克)人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后来,古希腊人把他们所能看到的天空,划分成四十八个星座,用假想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想象成动物和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给每个星座都起了名字。像大熊星座、小熊星座、仙后座、狮子座、天琴座、牧夫座等名称都是这样来的。
据统计,现在,人们用肉眼可观测到的星是差不多有6874颗,而使用现代最大的望远镜则至少可以看到10亿颗。10亿虽然很多,但这仍是宇宙太空中极小的部分。
由于世界上较早发达的国家集中在北半球,在公元2世纪的时候,北天星座的划分已经与今天一样了,而南天的星座基本上是17世纪以后,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到达南方各地才逐渐制定出来的。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古希腊星座系统的基础上,正式将会天划分为88个星座,其中29个在赤道以北,46个在赤道以南,跨在赤道南北的13个。
在88个星座中有15个在南天极附近,住在我国北京一带的人永远看不到;在上海可以看到这15个星座中的6个,因为上海比北京纬度低一些。而在我国海南岛南端榆林港,那里的纬度最低,可以看到88个星座中的8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