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唐五代-皮日休

(约834—902后),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等。咸通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

  【闲夜酒醒】

  醒来山月高,孤枕群书里。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

  【详解】

  皮日休嗜酒,亦嗜茶。唐代由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人士大夫嗜酒、嗜茶蔚然成风。此诗形象逼真地反映了皮日休酒渴思茶、嗜酒嗜茶的习性。

  【茶中杂咏十首】

  茶 坞

  闲寻尧氏山,遂入深深坞。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

  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好是夏初时,白园满烟雨。

  茶 人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檭子遮,果任獳师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茶 笋

  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茶 籝

  筤篣晓携去,蓦个山桑坞。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

  歇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

  茶 舍

  阳崖枕白屋,几口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煎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茶 灶

  南山茶事动,灶起岩根旁。水煮石发气,薪然杉脂香。

  青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如何重辛苦,一一输膏粱。

  茶 焙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茶 鼎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潺声。

  草堂暮云阴,松窗残雪明。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茶 瓯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煮 茶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倘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详解】

  这是皮日休用诗的形式对陆羽的《茶经》所作的诠释。

  第一首“茶坞”,讲茶树的生长环境。“岩罅云如缕”,对应《茶经》所云:“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第二首“茶人”,指种植栽培茶树,采摘制造茶叶的农民,“腰间佩轻篓”,即陆羽《茶经》所云“茶”人负以采茶的篮、笼一类工具。第三首“茶笋”,如《茶经》中言,种茶“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第四首“茶籝(yíng)”,即《茶经》中所言“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两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的工具。第五首“茶舍”,即是采摘后加工茶叶的地方,也是烹煎品饮茶水的场所。第六首“茶灶”,“薪然松脂香”,同《茶经》中要求“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是一样的道理。第七首“茶焙”,则完全符合《茶经》所要求,“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第八首“茶鼎”即《茶经》中所云“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其灰承作三足铁盘,抬之”。第九首“茶瓯”,即茶碗,《茶经》中有明确说法:“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上),寿州、洪州次。”“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第十首“茶煮”,《茶经》中对煮茶更是有严格规定。一是用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一是火候汤色,“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题惠山泉】(二首之一)

  丞相常思煮泉时,群侯催发只忧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详解】

  唐玄宗宠幸的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派人快马千里送至京城,杜牧曾写诗讽刺:“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无独有偶,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嗜茶,并对煮茶的水十分讲究,特别爱用无锡惠山的惠泉水,命人将惠泉水坛装后,快马传送至京城。皮日休通过此诗对这件事作了辛辣的讥讽。后人对此,也多有非议。宋唐庚撰《斗茶记》中说:“唐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与唐庚观点相同的宋代茶诗也很多,如:“置邮纵可走千里,不如一掬清且鲜。人生适意在所便,物各有产尽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