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是明朝的著名画家。他是一个绘画天才,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惊人的天赋。六岁时开始上学,虽然攻读的是经书,但更喜欢文学和绘画,八岁时,就已经能得心应手的作画了。九岁那年,唐伯虎婉言谢绝了老师推荐他考取举人、博取功名的建议,而是去拜当时的著名画家周臣为师,专学绘画。两年后,唐伯虎无论是画山水,还是画人物,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是画人,连老师也自叹不如。
唐伯虎小有名气后,有不少人登门求画,他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从不收取报酬,只是当作练笔。其中,也不乏一些有钱有权的人对他厚礼相请,这使得唐伯虎这一下更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慢慢地连天高地厚都不知道了。可是,这样时间一久,他就感到画人物得心应手,画山水却有些蹩脚。
唐伯虎的母亲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她深知长此以往唐伯虎很难在绘画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但是长此以往,对唐伯虎的绘画水平没有好处。为此,她决定让儿子继续拜师学艺。一天,唐伯虎的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唐伯虎说:“孩子,你对绘画知识的了解最多只能算个皮毛,就像一个开始学习走路的小孩子一样才刚刚起步。要想进一步提高你的绘画技巧就必须继续拜师学艺。”说到这里,她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卷行李和一包碎银子递给唐伯虎,说:“当今大画师沈周家离咱们家不远,我已托人和他说好,你去拜他为师吧。记住,学不成就别回来见我!”
沈周以善画山水花卉而闻名,这正好弥补了唐伯虎的弱项。
沈周见唐伯虎虚心求教,又看了他的一些作品,感到他在绘画方面功底深厚,便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弟子。
唐伯虎虽然有些傲气,但是能拜在这样一位大画家门下,学习依然刻苦勤奋。不到一年时间,他的绘画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深受老师的称赞。面对老师的称赞,唐伯虎也产生了自满心理。
这一天,唐伯虎偷偷地将自己画的画和师傅的画作了比较。他横看竖看,左看右看,总觉得自己画的画已经和师傅不相上下,甚至觉得在某些方面他还要比师父略胜一筹。唐伯虎心想我可以出师回家向母亲报喜了。他感到自己的画已经和老师不相上下,便想尽快结业回家
对于唐伯虎的思想变化,沈周看得十分清楚,他不愿让这位才华横溢的孩子半途而废,决心对他进行一次实际的教育。在唐伯虎提出回家的第二天,沈周特意让妻子做了几道菜,端进一间小屋,把唐伯虎叫来,一同饮酒。
饭菜摆在师傅家后花园东北角的一间小屋里。这间小屋平时锁得紧紧的,师傅叮嘱过他,说没有经过师傅的同意,绝不能踏进这间小屋半步。第二天早上,唐伯虎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走进小屋,见师傅和师娘还没有来,遂趁机四处张望。这间小屋非常奇怪,整个屋子没有一扇窗户,东西南北四面墙上各有四个房门。进屋后,他好奇地顺着其他三个门格子朝外望去,但见门外花红柳绿,小桥流水。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翔、金鱼在小溪里游来游去。那潺潺地流水声和天空中小鸟的叫声似乎都能隐隐听到。唐伯虎心想:难怪师父平时不让我进这间小屋,原来是怕我从这间小屋出去观赏屋外美景,游山玩水,影响了学业。
师生二人坐下,唐伯虎为老师斟酒,并多次转弯抹角地提到因母亲年老体弱,无人照顾,希望老师同意他回家,沈周听了,只是笑而不答,并不时将话题岔开。
唐伯虎忍不住了,便问:“老师,弟子提出回家侍奉母亲的事,您同意吗?”
沈周微微一笑,说:“难得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孝心,老师岂有不允之理?况且,你天资聪慧,学画一年,就能画出那么好的画来,也可以出师了。如果你想到后花园里去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去吧。”
唐伯虎到底年少,听师傅发了话,顾不上满桌的饭菜,转身朝一扇门跑去。因为他太着急了,结果头碰在门格子上门却没有碰开。他想,这扇门关得太紧,我还是从另外一个门出去吧。那知在第二扇门前他又让门格子碰了一下,还是没有把门撞开。到第三扇门时,唐伯虎稍微用了些力气,结果头上碰了个大包。
师傅见唐伯虎狼狈不堪的样子,只是微微一笑。唐伯虎三次碰壁,终于清醒,仔细一看,原来除他进的那道门外,其余三道“门”全是师傅在墙壁上画的!唐伯虎顿时羞得满脸通红。他转身扑通一声跪在师傅面前说:“师傅,徒弟知错了。请师傅原谅徒儿,就让徒儿再跟您继续学习吧!”
沈周连忙将他扶起,亲切地说:“孩子,你的画确实有了一些进步。但你要知道,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唐伯虎体会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一直潜心学画,在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留下了许多精妙绝伦的作品供后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