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未有天才之前

做土要扩大了精神,就是收纳新潮,脱离旧套,能够容纳,了解那将来产生的天才;又要不怕做小事业,就是能创作的自然是创作,否则翻译,介绍,欣赏,读,看,消闲都可以。以文艺来消闲,说来似乎有些可笑,但究竟较胜于戕贼他。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而且也有报酬,譬如好花从泥土里出来,看的人固然欣然的赏鉴,泥土也可以欣然的赏鉴,正不必花卉自身,这才心旷神怡的——假如当作泥土也有灵魂的说。

(原刊一九二四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刊》第一期,后收入《坟》)

注释

Alps山:即阿尔卑斯山,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拿破仑曾越过此山和奥地利作战。

“整理国故”: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主张,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对中国的古代典籍进行整理。胡适主张提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各种反应。当时就有学者指出:“国故一名词,学者各执一端以相回应,从未有确当的定义,于是那班遗老遗少都想借此为护符,趁国内学者研究国故的倾向的机遇,来干‘思想复辟’的事业”(1924年3月26日《民国日报.觉悟副刊》曹聚仁的文章),周作人在《思想界的倾向》(1922年4月)里也谈到了“复古”与“排外”倾向的抬头。鲁迅在胡适的主张提出将近四年以后才在本文提出批评,强调他并不反对“老先生要整理国故”(其实他自己也做过《古小说勾沉》、《中国小说史略》这类“整理国故”的工作),他反对的是“拿了这面旗帜来号召”,引导青年钻进故纸堆里去的复古与排外的社会思潮。四年以后,即1928年胡适本人在《治学的方法与材料》一文中,也表示了对复古思潮的忧虑和反对:“现在一班少年人跟着我们向故纸堆里乱钻,这是最可悲的现状。我们希望他们及早回头,多学一点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技术,那条路是活路,这条故纸堆的路是死路。”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都介涅夫(1818—1883),现译屠格涅夫,俄国作家,著有小说《猎人笔记》、《罗亭》、《父与子》等。陀思妥夫斯奇(1821—1881),现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著有小说《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