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序-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自述

这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随笔是我在一天晚饭后,利用一个小时时间完成的。那天刚好是1899年2月22日——华盛顿的诞辰纪念日。当时我们正准备出版三月份的《菲利士人》杂志。那会儿我致力于改造一些有过失的村民,让他们从昏睡的状态中觉醒过来,奋发向上。

创作的直接原由来自于喝茶时的一次小小的争论。我的儿子伯特认为古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是罗文。他独自一人将信带给了加西亚。尽管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的脑海里却是灵光一现。是的,儿子说得有道理,真正的英雄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将信带给了加西亚的人。我从桌旁起身离去,写下了《致加西亚的信》。对于这篇随笔我并没有太在意,把它放在杂志上时甚至都没有给它一个标题。杂志一发行,三月份的《菲利士人报》的超额订单便纷至沓来,十几份的、五十份的、一百份的;当美国新闻公司订下一千份时,我便去问我的一个助手:到底是哪篇文章引起如此轰动。

“是关于加西亚的题材。”他说。

第二天纽约中央铁路的乔治·H·丹尼尔发来一封电报,内容如下:

订购十万份关于罗文那篇文章的小册子,并在册子背后印上帝国快递的广告。请报价并告知装船的最快时间。

我给他报了价并告知我们能在两年之内完成订单。当时我们的设备很简陋,十万册书看起来是项可怕的任务。

最后的结果是我允许丹尼尔先生自己重印这篇文章。他以册子的形式发行了五十万份。这五十万份里有两三成是丹尼尔先生亲自发送出去的,而且这篇文章在超过二百家杂志和报纸上重印。它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广为流传。

丹尼尔先生发行《致加西亚的信》的时候,正巧俄罗斯铁道大臣西拉克夫亲王在美国。他是纽约政府的贵宾,在丹尼尔先生的陪同下环游美国。亲王看到了小册子,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令他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丹尼尔先生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大写字母的形式来出版这本册子。亲王回国以后,让人将这篇文章翻译成俄语,并将小册子发给了俄国铁路上的每位员工。

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俄国。这本册子从俄国传到了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在日俄战争期间,每位上前线的俄国士兵手里都有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日本人在俄国战俘手里发现了这本册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一定是好东西,于是这本册子相应地被翻译成了日文。

日本天皇一声令下,上至日本政府的每位工作人员,下至士兵、平民手里都有了这样一本小册子。

《致加西亚的信》创造了四千万份的印数。可以说,没有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能达到如此高的销售量。

历史里的所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系列的偶然事件。

阿尔伯特·哈伯德

1913年12月1日东方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