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后汉书-绪言

后汉书

  《后汉书》是南北朝时宋范晔所作。据《宋书》晔本传:晔,字蔚宗,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先为尚书吏部郎,以罪降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后为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和散骑侍郎孔熙先连结,欲奉武帝子义康作乱,事觉,熙先被诛,晔亦死。晔一生事略,大概如此。现在不说他事,只说他的《后汉书》。

  《后汉书》的批评,好坏不一。范犯罪下狱,从狱中与甥侄书,说及此书,很是自负,梁沈约说他的话“并实”。梁刘昭说他此书胜过诸家。唐刘知几称范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清王先谦说他“比类精审,属词丽密,极才人之能事”。那都是说好他的。至于说坏他的,宋晁说之说他采集不当,有失史体。翟汝文说:“范书冗陋。”清王鸣盛说他叙事颠倒,错杂眩目。何焯说他有些地方纪载琐屑,不合史裁。此外说好说坏的还有好多家,不能统统记下。那么范书到底算好的呢,还是坏的呢?平心而论,从他枝节上苛求,诚然有不妥当的地方,从他大体上评判,实在是有价值的作品;况且诸家论调,说坏的大抵是片面的话头,对于本书全部,多半是说好的,所以范书可当作好书看。

  范书体例:《光武纪》开首就称光武;《齐武王传》不称名而称字伯升;各传不拘时代,第就其人的生平,以类编次;凡不能独立一传的,附见在他传的后面:这都是仿照马班的办法。但是范氏著书的宗旨,重风节,轻爵位,很不以班氏父子排死节,否正直,不叙杀身成仁之美为然,所以往往有位至三公,不为立传,而独标瑰行奇节的人,如《党锢》《独行》《逸民》等传,都是表示他意旨的所在。他的意思,无非要矫正班氏的错误。其他如胡广之贪位惧祸,党恶误国,传文表面上很是褒崇,而字里行间,冷嘲热讽,非常刻毒,用笔和《史记》传平津叔孙,《前汉书》传张禹孔光,正复相同。须知范书以前,如谢承《后汉书》,薛莹《后汉纪》,司马彪《续汉书》,华峤《汉后书》,谢沈《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等,和范书类似的作品很多,为什么都湮没不彰,只范书和马、班同传呢?这便是为诸家作史的能力,都比不上范氏的缘故。

  范书中的《党锢》《独行》《逸民》等传,都是他的创作,并且是原书的大特色。此外又专为皇后作纪,晁说之以为前此史书所未有,说他不应当。何焯说,东京皇后,临朝者六,范氏作纪,为得其实,自合史家之变,后人不必仿效。清陈浩谓吕后有纪,见于前书,皇后纪并非范氏所创。清钱大昕也说,晋书称华峤作《汉后书》,中有帝纪十二卷,皇后纪二卷,峤以皇后配天作合,不能与他人相提并论,所以改作纪,次帝纪之下,是皇后纪乃峤自出新意,范特仍之。史书为皇后作纪,不能归罪于范,即使是范创作,也为着后汉的情势不同,不能说坏他了。

  可是一层,将范氏的本领,和马、班比较,史才固然差不多,文才到底不如他们,因此我们用文学的眼光去选辑史书,范书中可选的材料,比《史记》《前汉书》少。现在舍短取长,精心抉择,专就文笔优长,兴趣浓厚的拣选,一共选得二十篇:选《光武帝纪》可知汉室怎样光复起来;选《马后纪》给后来诸后临朝专政宠任外戚作反照;选《齐武王传》以著光复汉室的首功者;选《马援传》作武臣的模范;选《郑玄传》作经师的表率;选《胡广传》以见范氏的史才;选《班超传》著东汉开边的事实;《黄宪传》能见范氏的文才;《申屠蟠传》所以称高节;《臧洪传》可表义烈;《陈寔传》足扬名德;吏治选《吴祐·仇览传》;党锢选《范滂·贾彪传》;独行选《范式·范冉传》;逸民选《严光传》;列女选《乐羊子妻》和《董祀妻》。虽只寥寥二十篇,却已备具全书的体裁,略见作者的才识和东京一代的事迹。此外凡不合本丛书选辑的宗旨,在读者方面又不能感起兴味的,都从割爱。

  又本丛书所选文字,本不删节,本书系历史书,有些是记账式,不可不略为变通,因此《光武帝纪》及《齐武王传》《班超传》等篇,都有剪裁,而用……的符号去标明他;《董祀妻传》为免文字重复起见,也引用此例。至《光武帝纪》所选各段,有四个主要点,也趁便在此一说:一、创业;二、削平群雄;三、改革制度;四、外夷归服。

  以上各节,于范氏的略历,范书和要点,和本书的编法及旨趣,大致都已说明,读者得此,似乎可略得研究范书和门径了。

  庄适

  1925年11月15日

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