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万章下-10.4

孟子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今有御人①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②。’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诸侯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③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④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⑤,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

  曰:“事道也。”

  “事道奚猎较也?”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⑥,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曰:“奚不去也?”

  曰:“为之兆⑦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⑧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⑨之仕,有公养⑩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注释】

  ①御:止;“御人”即以暴力拦截行人而杀之。

  ②《康诰》:《尚书》篇名,今本与孟子所引略有不同;越:语助词;于:取。闵:强横;(duì):怨恨。

  ③比(bì):同。

  ④充类至义:充其类、极其义,即类推究义的意思。

  ⑤猎较(jué):田猎时争夺猎物。

  ⑥簿正祭器:用文书规定祭器,使有定数。

  ⑦兆:始。

  ⑧淹:停留。

  ⑨际可:以礼接待某人。

  ⑩公养:国君养贤的礼遇。

  卫孝公:即卫出公。

  【译文】

  万章问道:“请问,交际时应如何用心?”

  孟子说:“恭敬之心。”

  万章说:“‘一再拒绝别人的礼物是不恭敬。’这话什么意思呢?”

  孟子说:“尊者赠送礼物,自己先考虑:‘他取得这些东西是合乎义呢,还是不合乎于义呢?’然后才接受,这是不恭敬的,所以就不拒绝。”

  万章说:“我说,不用语言去拒绝,而在心里拒绝,心想,‘他是取自百姓的不义之财’,然后以别的借口不接受,不可以吗?”

  孟子说:“他以规矩来相交,以礼节来接待,这样,孔子也会接受礼物的。”

  万章说:“现在有人在国都郊外杀人抢劫,他以规矩来相交,以礼节来馈赠,这样,可以接受他抢来的东西吗?”

  孟子说:“不可以;《康诰》中说:‘杀人抢劫,强横而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百姓所不痛恨的。’这种人不必等待教育就可诛杀的。殷朝接受了夏朝这条法规,周朝又接受了殷朝这条法规,这是它们所不愿更改的;现在这种杀人抢劫更厉害了,怎么能接受呢?”

  万章说:“现在的诸侯从百姓那里取财物,如同杀人抢劫。如果他们把交际的礼节搞好,这样,君子也就接受了,请问这又该怎样解释呢?”

  孟子说:“你以为若有圣王兴起,会将现在的诸侯一律诛杀呢?还是先教育他们,如果再不悔改然后诛杀呢?所谓不是自己所有的东西而去谋取是盗贼行径,那只是类推究义到极点的说法。孔子在鲁国做官时,鲁人争夺猎物,孔子也争夺猎物。争夺猎物都可以,更何况接受赠与呢?”

  万章说:“那么,孔子做官不是为了行道义吗?”

  孟子说:“是为了行道义。”

  万章说:“既为了行道义,为什么又要争夺猎物呢?”

  孟子说:“孔子先用文书规定祭器的数目,不以四方的食物来供祭祀之用。”

  万章说:“孔子为什么不离去呢?”

  孟子说:“孔子是以此为开端(以行道义),开端说明足以能行,但(国君)不愿施行,他才离去,所以孔子不曾在一个朝廷停留满三年的。孔子有见有行道的可能而做官的,有因国君礼遇他而做官的,有因为国君能养贤而做官的。对于季桓子,是见有行道的可能而做官的;对于卫灵公,是因国君礼遇他而做官的;对于卫孝公,是由于国君能够养贤而做官的。”

  • 下一篇 万章下-10.5
  • 上一篇 万章下-10.3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