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公孙丑下-4.7

孟子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①。

  充虞②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③。严④,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⑤。”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⑥。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⑦,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⑧,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⑨,于人心独无恔⑩乎?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注释】

  ①孟子自齐葬于鲁:孟子在齐国为官,母亲去世,归葬于鲁;嬴:齐国南面的一个都邑。

  ②充虞:孟子弟子。

  ③不肖(xiào):不贤、不中用,这是充虞自谦之词;敦:督办;匠:指木工。

  ④严:急、无暇。

  ⑤木:棺木;以:太。

  ⑥棺:内棺;椁:外棺;度:厚薄尺寸;中古:赵岐注为“周公制礼以来”,清儒孔广森认为当在周公之前;称:相称。

  ⑦不得:法制规定不得当。

  ⑧得之为有财:意为法制规定得当且又有钱办得起;其中“为”字,王念孙认为作“与”。

  ⑨比:为;化者:死者。

  ⑩恔(xiào):快意。

  【译文】

  孟子从齐国将母亲归葬到鲁国后,重返齐国,在嬴邑停留。

  充虞请问道:“前些日子蒙您不嫌我能力差,让我督办棺木。当时事忙,不敢请示。现在我想私下请教一下:棺木似乎过于华美了点。”

  孟子说:“古时棺椁的尺寸没有什么规定,中古以来规定内棺厚七寸,外棺的厚薄与之相称。上起天子,下到百姓,(讲究棺椁)不仅是为了好看,而是要这样然后算尽了人子的孝心。受礼法限制,不得用好棺木,当然不称心;限于财力,不能用好棺木,同样也难以称心。只要礼法允许而财力又能办到,古人都会用好棺木,我为什么独独不能这样做呢?而且为了让死者的遗体不接触泥土,人子之心难道就不欣慰吗?我听说过:君子绝不因为要为天下人节俭而在自己父母身上省钱。”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