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义-前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不息,绵延不绝,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用道体。而在儒家文化中,“五常(仁、义、礼、智、信)”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五常”中的儒家道义是中华圣人中“一以贯之”的永恒的普世公则,它完整地反映在儒家经典的记述之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核心价值观。儒家道义长存,才使得历经沧海桑田的中华民族能延续至今。因此,本书将重点讲述“仁、义、礼、智、信”中的“义”,用六个板块将其内涵一一剥离。首先用古文引出每一个有关“义”的主题,然后逐层深入地进行解析——译文、国学链接、诸子之言、延伸思辨、精彩典故和当代镜鉴,其间包容着强大的信息,古代知识和现代启示相辅相成,将儒家的修身、出世入世之道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本书共有六章,从不同方面对“义”进行了深刻全面的阐述:

1. “义”之真谛及基础。“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第一章所阐述的善良、宽容是人的本性,因此,人应该注重修身之道,它是施行道义的基础。

2. 秩序,规则。“义,人之正路也。”第二章阐述的是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用心中的标尺规范自己,使自己能在中正的道路上行走。

3. 情意,义气。“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第三章阐述的与人交往要重情重义,从而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过人际交往是一门精深的技能,因此,还要懂得“权宜变化”,这也是儒家道义的生命活力之所在:顺应时事而变化,识察时机而行动,依据情况而权宜。

4. 合乎正义或公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第四章就从这个方面着手,摆明了道义观念在现代经商中的重要意义,告诫现代的商人要以“重义轻利”思想和其他诸子之说调节、指导和规范自身,使自己依靠德商致富。

5. 公平、中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则公正而无偏私之害,对普世大众提出了适中合宜的要求。第五章将这种公正合宜放到现代管理中阐释,管理者要想做好工作,就要奉公守法,修养德行,因为这是治人的基本要求。

6. 天人合一。本书的末章回归到人在修身养性方面的修炼,从大处落笔,讲到了君子施行大道义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和传统美德,与第一章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中华圣贤书·义》不是文化快餐式的时髦之作,在浮华喧闹的今天还需要我们慢慢品味,使自己在诸子的智慧中陶冶身心,成就事业。

2005年9月28日,全国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奠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起到警醒的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将众多诸子之言集结成集,以不拘于传统的导读方式,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将诸子的思想精髓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阐述出来。此外,本书还配以古代书画,使我们于美的享受中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感受经典的魅力,并从中找到我们民族发展辉煌的文化基因,做一个聪慧、理性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