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正编部分-四七

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白石如王衍①口不言阿堵物②,而暗中为营三窟③之计,此其所以可鄙也。

【注释】

①王衍,字夷甫,西晋政治家,善于清谈,精通玄理,

②阿堵物,“阿堵”,本义是这、这个,“阿堵物”,本义即“这个东西”,相当于说“关键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载:“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事。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与却阿堵物!’”。由于王衍的这个故事,“阿堵物”从此成了“钱”的别名,又因其“口不言钱”,故“阿堵物”带有轻蔑意味。

③营三窟,典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后有“狡兔三窟”的成语,比喻事先安排多个避祸求安的藏身之所。这里指王衍虽“口未尝言钱事”,但终不以国家大局为重,考虑的只是自己日后的保全之计,他任人唯亲,以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以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而他自己则留守京师,以此为“狡兔三窟”。

【赏析】

姜夔虽是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但他耿介清高,曾拒绝贵族张鉴为他买官爵。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是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崇,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王国维说他“口不言阿堵物④,而暗中为营三窟⑤之计,此其所以可鄙”有点过甚其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