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第二十六回 红楼曲终

这一天,忽有宫中太监传谕:贾娘娘薨逝。贾府上下为元春之死大悲大痛。举丧期间,宝玉又丢了出生时带来的通灵宝玉,得了怪病,不发烧,不疼痛,只是吃不像吃,睡不像睡,甚至说话也毫无头绪,一天比一天更痴呆。

众人无计可施。贾母便命人叫了贾政来,哽咽着说:“我今年已是八十一岁的人了,所疼爱者只有宝玉,偏偏又得了这糊涂病,还不知道会怎样。我昨天叫人给宝玉算过命,这先生算得很灵,说是要娶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能好;不然,只怕保不住了。你媳妇也在这里,你两个商量商量,是要宝玉好呢,还是随了他去?”贾政赔笑道:“老太太既想给他成家,也是应该的,岂有逆着老太太不疼他的道理!只因宝玉不长进,所以时常恨恼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王夫人便叫袭人扶宝玉过来。宝玉见到他父亲,袭人叫他请个安,他便请了安。贾政见他脸面削瘦,目光无神,大有疯傻之态,便叫人将他扶进去,站起来说:“老太太这么大年纪,想办法疼孙儿,做儿子的岂敢违拗?老太太认为该怎么就怎么就是了。只是姨太太那边,知道说清楚了没有?”王夫人道:“姨太太早答应了。”

贾母道:“既我们两家愿意,孩子们又有‘金玉’的理,婚是不用再合的了。宝丫头心里也明白,不用考虑的。内中又有袭人,也是个妥妥当当的孩子,再有个明白人劝她,更好。她又和宝丫头合得来。再说,姨太太也曾说过,宝丫头的金锁也是有和尚说过,只等有玉的便成婚姻。也许宝丫头过来,由金锁招出他那块玉来也说不定呢。从此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岂不是大家的造化?”贾政说道:“老太太说得极是,也很稳妥。只是要吩咐下去,不许吵嚷得人尽皆知。”

袭人向王夫人禀明了黛玉和宝玉在一起的情谊,希望能有个万全之策。王夫人便将宝玉的心事细细告知贾母。贾母听完,叹息道:“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倒没什么,若宝玉真有这情,可就叫人为了难了。”只见凤姐想了想,说道:“难倒不难,只是我有个主意,不知道姑妈肯不肯。”王夫人道:“你有什么主意,只管说出来,大家娘儿们商量着办。”凤姐道:“依我看,这件事只有一个掉包的法儿。”贾母道:“怎么个掉包儿?”凤姐道:“只今不管宝兄弟明不明白,大家就说老爷做主,将林姑娘许配给了他。”王夫人点头笑了笑道:“也罢。”贾母道:“这么做也好,可就是太苦了宝丫头了。若是吵嚷出来了,林丫头又怎么办呢?”凤姐道:“这个话只说给宝玉听,外面一概不许提起,有谁会知道呢?”

这天,黛玉吃过早饭,出潇湘馆走了几步,忽想起忘了带手绢,便叫紫鹃回去取,自己去慢慢地走着等她。刚走到沁芳桥那边的山石后,当日与宝玉葬花之地,忽听到一个人在那里呜呜咽咽地哭。黛玉问道:“你好好的,为什么在这里伤心流泪?”那丫头听了这话,流泪道:“林姑娘,你来评评这个理。她们说话,我又不知道,不过说错了一句话,我姐姐也犯不着打我呀!”黛玉道:“你姐姐为什么打你?你说错了什么话呢?”那丫头道:“为什么,就是为我们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黛玉听了这句,如同头顶打了个疾雷,心头乱跳。略微定了神,便将这个丫头叫到那畸角儿上葬桃花的地方,问道:“宝二爷娶宝姑娘,她为什么打你?”这丫头说道:“我又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商量的,不叫人说,怕宝姑娘听了害臊。我和宝二爷屋里的袭人姐姐说:咱们明儿更热闹了,又是宝姑娘,又是宝二奶奶,这下可怎么叫呢?我姐姐走过来便打了我一个嘴巴子,说我不遵上面的话,要赶我出去。”说完又哭了。

黛玉颤颤巍巍地说道:“你别乱说了。你再乱说,叫人听到,又得打你了。你回去吧。”说着,自己移身要回潇湘馆,只那身子如千百斤重似的,两只脚如踩着棉花团,早软了,只好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来。走了半天,还没到沁芳桥。原来脚底软了,走得慢,且又迷迷痴痴的,信着脚从那边绕来,更如添了两地的路。这时刚到了沁芳桥,却又不知不觉地顺着堤往回走来。紫鹃取过手绢,却不见了黛玉。正往那里看时,只见黛玉脸色雪白,身子摇摇晃晃地,眼也直了,在那里东转西转。心下惊疑不定,忙赶过来,轻轻地问道:“姑娘怎么又回去?要往哪里去?”黛玉也只模糊听了,随口道:“我问宝玉去。”紫鹃听了,摸不着头脑,只好搀着她往这边来。

黛玉见宝玉坐在那里,也不起身让坐,只瞅着她嘻嘻地傻笑。黛玉自行坐下,也瞅着宝玉笑。两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不推让,只管对着傻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