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第二回 林黛玉初进京都

话说扬州的盐政官林如海,本是苏州人,年已四十,只有嫡妻贾氏所生的一个女儿,乳名黛玉,年仅五岁,夫妻俩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请来教师教她读书认字。一年后,黛玉的母亲贾氏夫人一疾而终,黛玉哀伤过度,再加上本身怯弱多病,今触犯旧病,于是连日不能上学。

黛玉的母亲贾氏,乃是金陵荣国府贾政、宁国府贾赦的胞妹。贾氏夫人去世后,她母亲史老夫人,念及外孙女黛玉无人依傍教育,于是差遣船只来接她到贾府生活。黛玉身体渐渐康复,原本不舍得丢下父亲而去,无奈她外祖母致意务去,况且如海也说:“父亲我年将半百,再无续娶的心意;你身体多病,年纪又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姐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去,正好减去我顾盼之忧,为何不去呢?”黛玉听了,这才洒泪拜别,随同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

且说黛玉那日登岸时,早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如今已到贾府。因此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

黛玉上了轿,进入城中。揭开纱窗向往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然与别处不同。又走了半天,看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并未打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进进出出。正门上有块匾,匾上写着“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心想:这定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没多远,又是三间大门,这才是荣国府了。却不走正门,只往西边角门进去。那轿夫退出去后,又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重新抬起轿子。众仆妇步行围随至一垂花门前放下。林黛玉扶着仆妇的手,走进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地上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是小小的三间厅,厅后面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全都雕梁画栋,两边的穿山游廊厢房里,挂着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砚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到了,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在念呢,恰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对里面说:“林姑娘到了。”

黛玉进入房中,见两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人迎上来,便知是她外祖母了。正打算下拜,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进怀里,心肝儿肉地叫着,大哭起来,黛玉也哭个不停。众人慢慢劝解住了,黛玉这才拜见了外祖母——这就是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当下贾母一一将人指给黛玉:“这是大舅母,这是二舅母;这是你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过。贾母又说:“今日远客到来,请姑娘们都过来,可以不必去上学了。”众人中去了两个。

不一会儿,只见三个奶嬷嬷、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到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中等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看起来亲切可人。第二个削肩细腰,身材高挑,鸭蛋脸面,俊目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气质不俗。第三个身量不足,面容尚小。这三人的钗环裙袄,都是一样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去施礼,相互认过,是迎春、探春、惜春。大家便都坐下。丫鬟们斟茶上来,不过说些黛玉母亲如何得病,如何请医用药,如何送死发丧之事。贾母不免又感伤起来,说:“我这些儿女,所疼爱者只有你母亲,今日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如今见了你,我怎能不伤心?”说着,又搂了黛玉在怀,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解,这才稍稍止住。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禁风,却有一股自然的风流姿态,便知道她有不足之症,于是问:“常服什么药?为何不及早治疗?”黛玉道:“我自小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今日不能治断,请了许多名医修方配药,都不能见效。我三岁那一年,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当然不答应。那和尚说:‘既然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好不了。若想要她好,除非从今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外,但凡外姓亲友一概不见,方可平安过完这一生。’疯疯癫癫说了些没道理的话,也没人理会。如今还是吃些人参养荣丸。”贾母说道:“正好,我这里正配药丸呢,只叫他们多配一副就是了。”